第84部分 (第1/4页)

查理怎能不悲痛欲绝,舰队的覆灭标志着他进攻君士坦丁堡的阴谋彻底破产,也标志着他称霸的道路走到尽头。

【寻找靠山】

欢呼胜利的同时,起义者清醒地认识到查理一定会报复。

怎么办呢?最好的结果是西西里岛成为自由公社(Free mune),像威尼斯、热那亚、比萨那样自治,在名义上只接受罗马教会的宗主权。

带着这种信念,起义者派人觐见教皇马丁四世(Pope Martin IV),请他下诏承认西西里岛的所有城市都是自由公社。

马丁四世是个法国人,听说西西里岛上发生大肆屠杀法国人的恶性事件时,气就不打一处来。

马丁四世要求起义者必须无条件承认查理的权威,然而他低估了起义者对法国人的仇恨。

起义者又把希望寄托在亚拉冈王国身上,那里有一位和西西里王位有密切关系的人——康斯坦斯(Constance of Aragon)——曼弗雷德的女儿、亚拉冈王后。

西西里王位继承者名单里也有康斯坦斯的大名,而这一点被查理和罗马教会完全忽视了。

既然康斯坦斯有资格继承王位,那么她丈夫、亚拉冈国王彼得三世也有染指王位的资格,这可是西方特色。

历史先生就是会安排剧情,彼得三世和查理一样,都是著名野心家。

彼得三世老早就建造起一支装备精良的舰队,目标就是夺取西西里王国。

当教皇问他造舰队干嘛时,彼得三世诡称是用来保护到突尼斯经商的基督徒的,还故意把舰队停靠在突尼斯附近,那里离西西里岛只有200英里。

8月30日,在起义者邀请下,亚拉冈军浩浩荡荡在西西里岛西部的特拉帕尼(Trapani)登陆,三天后抵达巴勒莫。

大多数西西里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欢迎彼得三世,送给他的是一双双白眼。在西西里人眼里,彼得三世只不过是另一个统治他们的外国佬。

彼得三世很会给老百姓把脉,他承诺如果拥护他当CEO,西西里人会过上小康生活。

这话一出口,鲜花、掌声和少女崇拜的乱叫声蜂拥而起,在万民“天佑吾王”的欢呼声中,彼得三世在巴勒莫加冕称王,是为西西里国王彼得一世(Peter I of Sicily)。

此时的西西里王国实际分裂成两部分:彼得一世控制的以巴勒莫为首都的西西里岛,查理统治的以那不勒斯为首都的南意大利。

【西西里晚祷战争】

丢了偌大一个岛子,查理岂肯善罢甘休,他疯狂地尝试夺回西西里岛的各种方法,临死前仍是如此。

1285年是值得关注的一年,这场大戏的主要演员全部西去:1月7日,查理在郁闷中死去,享年五十九岁;3月28日,马丁四世仙游,享年六十五岁;11月10日,彼得一世驾薨,享年四十六岁。

查理的临终遗言不得而知,什么?“既生瑜,何生亮?”有可能!

咱不管查理说了啥,反正他的后代们誓死也要夺回“祖业”,和彼得一世的后代一直打了二十年,这场“西西里晚祷战争”(War of the Sicilian Vespers;1282—1302年)才算收场。

最后,两家坐到谈判桌前,把西西里王国一分为二:西西里岛的特里纳克里亚王国(Kingdom of Trinacria;特里纳克里亚是西西里岛的别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Kingdom of Naples;1282—1816年;因查理以那不勒斯为首都统治意大利南部而得名)。

【风云变幻的东方局势】

就在西西里晚祷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时,马木留克王朝已经快让十字军国家咽下最后一口气。

拜巴尔的继任者是喀喇翁(Qalawun),他原来和拜巴尔同殿称臣,又和拜巴尔出走叙利亚。

篡位已经成为马木留克领袖就职的传统方式,拜巴尔死后,喀喇翁废黜拜巴尔之子,自己当上苏丹。

新旧领导不断更替,新旧领导却始终抱有同一个信念:把十字军这群异教徒赶出圣地。

喀喇翁继续带领马木留克军团发动狂攻,从皮包骨头的十字军国家身上扒皮抽筋,攻占多座要塞。

雄心壮志的喀喇翁随之把矛头对准的黎波里伯国。

早在二十几年前,的黎波里伯爵博希蒙德六世(Boh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