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卣鳎��敢桓鋈说淖晕沂迪趾途�衿犯瘛6妓怠叭耸且�械愣��竦摹保�飧鼍�穸伎梢酝ü�谑【醪斓健! !∠肟词槔�

为什么要了解职业性格?(18)

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是自我概念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内在冲突,即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和谐。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过于和谐,几乎等同,使人再也没有不满足,自我概念的这种状态,使人志得意满、不思进取,做和尚也不撞钟;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差距过大,几乎是不可能由此即彼,就是严重的不和谐,这很可能会发展成为神经官能症。

·情绪动力

情绪一直被视为人的认知、意识的奴婢,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在“狗肉不上桌”的尴尬地位上。自20世纪60年代汤姆金斯、伊扎德提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驱力功能以来,情绪这块“狗肉”才算端上了筵席。

心理学家汤姆金森将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归纳为8种,它们是:快乐、痛苦、生气、厌恶、惊奇、兴趣、恐惧、苦恼。但迄今为止,情绪还是个很神秘的东西,情绪的本质仍然是个未知之谜。情绪总是油然而生、倏然而至,即使是心理学界,对情绪的研究,应该说也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情绪这个题目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能真正做得了、做得完的。

基本情绪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非常有意思的,那就是每一种情绪都具有特定的面部肌肉运动模式,我们脸上的80根筋,像画笔一样把我们的心思给活龙活现地画在脸上,我们总是拿这几十把画笔无可奈何——当我们试图用力去控制它们的时候,它们甚至干脆在我们的脸上舞蹈一般跳动了起来,结果是更难看!而人们对于那些非基本的其他情绪,则更容易做到不形于色。这种相同的模式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不论哪一个种族,人们的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情绪都是相同的。一个中国人惊奇时,面部表情可能是目瞪口呆,一个*人或爱斯基摩人同样不可能在恐惧时是面带微笑或哈哈大笑的。这种相同的模式还具有跨年龄的一致性。你年幼时用欢笑流露自己的快乐,你同样不可能在年老以后用吹胡子瞪眼睛来表达自己的快乐,除非我们疯了。

我们在这里讨论情绪适应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将立足于这样几个基本前提或出发点:

(1)情绪是我们工作和事业最重要的内在资源,情绪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储量巨大的天然资源,是人类进化历史中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既是资源,必得开发。许多励志读物人云亦云,一味片面地强调“控制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绝大多数励志读物的编撰者,当他们说“你不要做情绪的奴隶”的时候,其实对情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无所知。人这一生,哭着闹着出了娘胎,带着或恐惧、或悲伤、或遗憾的心情寿终正寝,自始至终都被情绪左右着,我们真的能完全不做它的“奴隶”?人作为一种动物,归根结底就是情绪的奴隶,这是人作为一种动物的宿命。你能做的,不是跟它调换位置,而是学着如何更好与它“和谐相处”、如何摸清它的脾性然后尽最大可能“摆平”它,我们不可能超越情绪从而完全离开它,更不可能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从而彻底驾驭它。你要是真的活到连情绪都没有了,你这辈子还剩下个啥?

(2)不同的个人情绪倾向具有先天性,因此情绪是人格的一个部分,不同的情绪倾向、情绪强度等等,构成了不同的职业人格。比如,情绪是人的动机形成的内在条件之一,任何动机的形成只有在情绪参与的时候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和地位,而完全与情绪不相关的动机是不存在的。比如,情绪的发生对人的认知会产生重要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情绪条件下看待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可能会留下很不同的印象,并进而作出很不同的评价,而这种影响对人的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作绩效、职业成就而言,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个人情绪与工作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情绪的适应与否,才是构成职业性格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比如有的人只要与众多陌生人见面就感到紧张和恐惧,有的人只要与人发生争执就很容易情绪完全失控而做出不顾后果的举动等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什么要了解职业性格?(19)

(3)正因为情绪倾向具有先天性,我们不可能真正能够做到控制它,更不可能消灭它。但是,我们对情绪的感受(注意,是对情绪的感受或者说感知,而不是情绪本身),是可控的、可变的;我们对某些情绪的表达,是可调节的、可选择的,是可以“修炼”的,如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