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加强外交往来,通常会进行联姻。公元前518年,楚平王派太子少傅费无忌向秦国的公主求婚。费无忌看秦公主美貌无双,于是为了讨好楚平王,就把这个本属于太子的秦国公主偷偷的献给了楚平王,并说:“秦女天下无双,王您可自己娶之。”楚平王原本就是一个好色之徒,看到秦国公主果然是美艳不可方物,于是十分高兴地采纳了费无忌的建议。

做贼心虚的费无忌害怕自己为了讨好国王而出卖太子的行为日后会遭到太子的报复,惶惶不可终日。为了免除后顾之忧,他暗中联合秦国公主,鼓动楚平王废掉太子建,然后立秦公主之子为太子,两人各怀私欲,狼狈为奸。多次挑拨下,昏庸的楚平王终于决定派人要杀掉太子建。幸亏太子建得人暗中帮助,事先得到消息,侥幸得脱到宋国躲避楚平王的追杀。

虽然太子逃离了楚国,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为了使太子不能够东山再起,费无忌把矛头指向了太子的部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子太傅伍奢,也就是伍子胥的父亲,楚平王欲杀之以绝太子建的羽翼,因而被楚平王所囚。费无忌进言道:“伍奢有二子,都相当有才华和能力,大王何不以其父为饵,把他们两个引来郢都杀了,这样才是真正地永绝后患呀。”楚平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令伍奢写信召两个儿子来。

伍奢心中明白楚平王的真正意图。写罢书信后就说道:“我大儿子伍尚为人仁厚,定会前来。小儿子伍员为人坚忍刚强,恐怕不会前来赴死。”

平王的使臣见了伍尚,说:“你父乃忠信之臣,以前囚禁,平王心中有愧,现已赦免,无以赏赐,现在封伍尚为鸿都侯,伍子胥为盖侯,请你二人前去领赏。”

伍尚伍员接到父亲的手书后,立即明白了楚平王的用意,伍员对哥哥伍尚说道:“我们去了只是落入楚平王的圈套,父子三人同死,根本救不出父亲来,有何益处?不如你我逃到他国再图为父亲报仇。”伍尚说:“我怎会在乎封侯?只是十分想念父亲,即便是见上一面,死而知足!如果我和父亲果真被杀,就由你为父兄报仇。”说完兄弟二人挥泪作别。

伍奢于牢中得知伍员果然不肯来,不由长叹:“楚国从此有难了……”

留得青山在——伍子胥出逃

伍子胥逃出楚国,访得太子建正在宋国,于是前往宋,打算辅助太子建从宋借兵夺回楚国政权。不料其时宋国正发生政变,内乱不止。借兵无望,伍子胥跟太子建转投郑国。郑定公知道伍子胥的名望,亲自出来迎接。

郑定公出于本国利益,利用太子建急于借兵的心理,偷偷设计害死了太子建。然后要协助伍子胥灭楚之后平分楚地。伍子胥觉得此举不义,不愿意这样做。伍子胥保护了太子建的儿子胜乘黑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雪上加霜的是,胜毕竟只是一个少年,经过这段日子的亡命奔波,已经劳累成疾行动不便。

几天后,他们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然而,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伍子胥一时难以想到脱身之计。传说伍子胥因此愁得一连几夜睡不着觉,连头发都愁白了。天无绝人之路,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

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的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却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也算是略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连这些都没有放在眼里,难道会要你这把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带着胜,沿途乞讨,进入吴国棠邑。

伍子胥发迹

吴公子光乃是伍子胥旧识,他将伍子胥引见给吴王僚。吴王僚听闻过伍子胥的本事,乃封伍子胥为上大夫。

过了一些时日,伍子胥发现吴王僚并没有真正重用自己的意思。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已不受重用竟然是公子光在吴王僚左右屡进谗言的缘故,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