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再如2000年2月14日,沪指暴涨140点,而成交量只有256.84亿元。比其前一个交易日成交量225.48亿元放大不过两成,这种股指升幅剧增而成交量升幅较小的现象也违背了上述量价关系规律中的同步增长规律,因而导致了沪指此后近一个月的大幅震荡调整。

2、成交量的峰值和股价峰值相伴而生,前者在先,后者居后。如果市场牛市波段的形态是先慢后快,则成交量峰值出现之后会立即出现股指的峰值(顶部),反之,如果牛市波段的形态是先快后慢,则成交量峰值出现之后,股指的峰值(顶部)相隔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出现。如2000年1、2月间的牛市波段为先慢后快型,2月17日,沪指创下1770点高位,成交量放大到499.13亿元的天量,成交量的峰值与股指的峰值几乎是同时出现。而1998年3月末至6月初的牛市波段是先快后慢型,成交量的峰值在4月9日(124.92亿元)就已经出现,而股指的峰值(顶部)1422点1998年6月4日才出现,相隔了40个交易日。

上述量价规律不仅是我们研判股市运行趋势的有效法则,而且还是我们透视个股庄家动作的法宝,例如某一个股持续缩量上涨或某一个股持续缩量下跌过程中突然有成交量放大的现象,都说明违反了价升量增或价跌量减的规律,因而必为庄家所为,值得关注。

四、根据大势炒股票

(一)、股市由多头转入空头的判断

以上我们分析了判断大势的几个方面,在实际运用时要通盘考虑,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股票的走势要快于经济对市场的影响,也就是说股市会提前做出反应。相反,政策导向要落后于市场走势,市场走势有一个向前的惯性,但终究要与政策的导向相一致。基于这些特点,在分析与判断大势时从几个侧面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股市里,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大势性质的正确判断。如果是多头市场,股价将持续而全面地涨升,并且会一底高于一底,一峰高于一峰。此时积极买进股票,必有丰厚回报。但是如果是空头市场,股价会一波比一波低,犹如雪崩之势,使人难以招架,如果此前投资者没有抽身退出,此时则必然套牢,亏损累累。而多头市场与空头市场又没有明确的标志,更没有截然的界限,多头市场的末期往往就是空头市场的初期,而空头市场的末期往往又是多头市场的初期。显然,如果是从空头市场转入多头市场,投资者纵使踏空,也没有什么损失;而如果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刚刚还沉浸在股市暴涨的兴奋和狂热之中的投资者,则无一例外地会被推进一个深不可测的冰窟,不割肉就套牢。许多人在多头市场赚得盘满钵满,却在空头市场里灰飞烟灭。由此说明,作为投资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功力就是要能准确地判断股市是否由多头市场转入了空头市场。这方面没有什么公式定律可查,但根据国外投资专家的研究分析,有下列征兆可供参考:

1、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所发布的各项经济指标与景气对策信号,分析经济成长是否趋于衰退。如政府有关部门发表的经济成长预测、工业生产月增率、失业率等指标。倘若经济呈现衰退迹象,股市便缺实力支撑,纵有所谓“资金行情”,亦难望其持久。

第一章 如何看大势(12)

2、通货膨胀有无上升趋势。通货膨胀不仅使企业因物价与工资上升,成本升高,同时也使多数低收入与固定收入者的购买力降低,间接也会影响企业获利。固然通货膨胀初期,企业因拥有低价库存原料与成品以及房地产等优势可保赢利不衰,甚且有过之,但毕竟为时甚短。一旦通胀恶化,股市必然陷于空头走势。

3、利率是否大幅扬升。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政府为安定民生,遏阻金融投机,必采取紧缩金融措施,迫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企业经营成本上扬,获利能力相对削弱,对股市有不利影响。

4、房地产景气是否呈现衰退。通常房地产景气与股市盛衰几近同步运行。若是房地产景气活络,股市亦必活络,反之,若房地产景气呈现衰退,则股市亦难保繁荣。

5、股市是否出现非理性的暴涨。股市一旦出现非理性的暴涨,必有几项特色:一是多数股票市盈率偏高,与上市公司实际获利能力显然不相称;二是小型股、投机股股价连续飙升;三是价涨量缩,甚至呈现无量上涨;四是股市里人潮汹涌,充满乐观气氛,显示股市“过热”;五是各项技术分析指标显示股市严重“超买”。检讨过去每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