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1/4页)

听到李牧报出“中国”两个字,军官皱了皱眉头。李牧把证件递了过去,军官接过,用手电照着仔细看了好一阵子。

军官用对讲机说了些什么,目光警惕地打量着李牧,手电筒照着车里,从杜晓帆脸上移到海岚清脸上。

“你们要去哪里?”军官问,英语有些生涩。

“萨那。”李牧冷静地说。

军官说道,“叛军攻入了萨那,那里很危险。”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过去确保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李牧说道。

军官摇头,“你们不能再往前了,前面是交战区域。”

“我们必须要赶到萨那,协助大使馆将我国国民撤离到安全地区。”李牧坚决地说道。

军官皱着眉头,似乎很不满意李牧说话的语气。

“请你们下车,我们要进行安全检查。”军官说道,其他士兵顿时调整了动作,随时有可能开枪射击。

李牧指了指军官手里的证件,分毫不让地说道,“我们是中国领事馆人员,你们无权进行搜查,请你谨慎行事。”

军官顿时犹豫了,他只是不爽李牧说话的语气。

中国人在也门比其他国家更加受到尊敬,原因很简单,大量的中国基建公司在也门帮助他们进行基础建设,帮着他们发展经济,给也门人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而且,现在的中国绝不是可以随意欺凌的,别忘了,中国护航编队就在亚丁湾。

“先生,出于你们的人身安全考虑,我不能让你们过去。”军官坚持说道。

李牧皱起了眉头,取出手机来,沉声说,“那么我就要向领事馆报告,由领事馆和贵国的外交部门进行沟通。无论如何,我接到的命令是尽快赶到萨那协助大使馆撤离我国公民。”

军官一下子有些慌了,他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连长,李牧这个电话打出去就绝对是外交事件了,可不是他能担待的起的。

“好吧,你们可以过去,但你们的安全不会得到保证。”军官说着,把证件还给李牧。

李牧收回手机,点了点头。

军官挥了挥手用对讲机通知前面报了车牌号,随即对李牧说,“你们最好小心点,叛军已经打进了萨那城。”

“谢谢。”

前面的军车让来,李牧驱车前行,这个时候李牧才发现,前面发生了交通事故,把军车队都堵上了。幸好帕杰罗的越野性能足够强大,李牧开进了路边的荒地绕过了出事路段飞快地朝萨那城开去。

距离萨那城已经不远了,再靠近点就能听到枪炮声和看到冲天的火光。

杜晓帆重重地松了口气,擦了擦手心的汗水,说,“老李,你可真能忽悠,我还以为要动粗的了。”

“这算什么忽悠。本来如此。”李牧淡淡笑着说。

海岚清也松了口气,重新打开笔记本电脑,“别忘了咱们手里的证件是假的。”

“领事馆说是真的就是真的,再说了,这兵荒马乱的,他们哪里有心思去查证我们的证件。”李牧说。

一路再无言,走了半个多小时,他们已经能够远远地看到前面映红的天空和不时传来的沉闷的炮声。

萨那被淹没在战火之中。

不知道同胞们的情况如何?

第538章 甄别人员身份

萨那,也门共和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一百六十万左右,城区常住人口估计在三十万左右。

萨那位于阿邦山和纳卡木山之间的萨那盆地,平静海拔两千两百米,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夏季气温一般不超过三十度,这在中东地区算是很适宜的气候了。

之所以成为首都,是因为萨那是******教历史名城,是人类最早定居地之一。历史上,萨那曾是阿拉伯半岛的交通枢纽,商贾云集,先后受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由于人文和自然宅男,萨那城多次遭到毁坏,也多次重建。

一九六二年也门革命成功后,萨那成了北也门的首都,一九九零年南北也门同意,萨那成了统一后的也门共和国首都。

城池历经磨难,住在城里的人如流水的兵来来去去,时光荏苒,城池却还是那座城池。被毁坏了再重建,再遭毁坏再重建,如果城池也有感觉,那么我们一定能听到它延绵千年的呻吟。

如今,这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城池,又再一次遭到战火的毁坏,要么在战火中重生,要么在战火中堕落。

越靠近萨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