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部分 (第1/4页)

他的确在三十岁出头的时候才晋升少校,但是李牧却知道,海司令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步入了大校行列,然后只花了八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少将到上将的这个过程。他的晋升不算慢得,前前后后,他已经干了七年多的司令员,并且还会继续干下去。

这位司令员的地位在军中是超然的高。

高海少将是绝对不算年轻将领,五十七岁的少将,他上任第三舰队司令员不到一年,以少将正军职的身份担任舰队司令员,说明了一点他被视为海司令的接班人进行培养了。

这样一种情况凸显出了海军部队的特点延续和积累。

张宁就是另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他只比高海大两岁,现在已经是上将。这里面除了个人的发展原因之外,和所在的军种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陆军将领的晋升通常比海空军的要快一些。

海司令已经六十七岁了,他顶多再干三年,七十岁是高级将领退休的年龄,而他身边这位五十七岁的高海少将,会在三年后可能以海军中将军衔接过他的班,把海军的发展战略继续延续下去。

说了一阵子闲话,海司令转入正题,道,“把你叫过来,是想跟你聊聊海军陆战队扩编的事情。我左看右看,聊这个事情比较合适的年轻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高海说,“小李,你一直研究新型部队。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你曾经工作过的东南沿海部队。我们想听听年轻人的意见。”

李牧不会在这个时候谦虚,也不是谦虚的场合。

他认真想了想,说道,“不瞒二位首长,关于海军陆战队的建设,我确实有个人的一些浅见。”

指了指李牧,海司令说,“说,大胆说,怎么想的怎么说。”

理了理思路,李牧说道,“当前的大背景,未来面临的形势,包括咱们国家当前最紧迫的维护海外利益的任务,首当其冲的是海军部队,其中又与陆战队的关系最深。过去几年咱们的护航取得了成效,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海外保障基地,没有足够的陆上作战人员,没有能够依托的长期部署兵力的军事基地。这些客观因素都极大的限制了海军部队的行动,也影响了海军部队维护海外国家利益的力度。”

顿了顿,李牧道,“单单依靠特种部队区区几个人完成不了规模等级的军事任务。也门撤侨实际上已经暴露出了咱们的陆上行动力量的严重不足。军舰开不到陆地上,在也门撤侨行动中,需要依靠大量的外交人员,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驻外机构。其实这样的临时体系应对一两次突发事件没有问题,但是要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手段,很多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李牧说,“虽然我担任国防工程建设委员会督导专员的时间不长,但我依然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建立海外保障基地的报告。没有一个足够使用的支点,哪怕咱们拥有十几个航母战斗群,远洋作战能力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建设海外保障基地的基础上,陆战队力量不足的问题就显得越发的凸显出来。”李牧说到这里,看了看高海,道,“当年我军的最终作战使命与当前的第一使命产生了变化,陆战队再挂在舰队下面,已经不合适了。”

中国海军陆战队组建的初衷是完成统一大业,包括当年所有的从江苏到广西的沿海陆军野战部队。

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完成统一大业不再是军队的唯一使命,但依然是最重要的使命。

高海笑了笑,说,“往下说,我可不是小心眼儿的人。”

三大舰队只有第三舰队有陆战队,中国海军陆战队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三舰队下辖的两个陆战旅。

李牧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对陆战队进行升格,由舰队下辖改为海军司令部下辖,成立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按照需求分配到三大舰队,但第三舰队依然是主要配备对象。”

“继续往下说。”海司令表情没多大变化,指了指李牧。

李牧道,“关海洋向我通报了决定内容,但我发现扩编的具体方案还没有定下来。”

“是的,还在研究讨论当中,这也是找你过来聊聊的目的。”高海道。

李牧直截了当地说道,“当年在陆院搞陆军部队编改研究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很鲜明的。海军陆战队最好的选择是独立成军,从海军中独立出来。这几年有了一些个人的实践经验,想法有些改变。独立成军不符合咱们的实际情况,因此我是赞成只对陆战队级别进行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