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部分 (第1/4页)

线部队的,只有他一位。其他一些师级干部大多调到了军事院校一类的单位。

也许他能以这样的姿态走到今天,和这样的特殊履历是有关系的。

这也是李牧和温朝阳感到棘手的地方。

温朝阳感叹着说,“二十六年,不容易。老郑班长,你是非常有经验的政治主官,近年来陆战一旅的政治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连续三年被评为海军政工先进单位,很不容易。”

郑广明微微点头,磕了磕烟灰,说,“温政委,我听说了,旅部机关要撤销,干部充实到陆战队司令部。说实话,我觉得我还能再为陆战队战斗几年。但是我也清楚,我的年龄、学历,都成了问题。”

看见温朝阳要说话,郑广明摆了摆手,说,“温政委,你让我把话说完。”

温朝阳点点头,“老郑班长,你请说。”

郑广明叹息着说,“你今晚能来,我确实很意外。正如你所说,咱们是老兵之间的对话。”

“是的,老兵之前的谈心。”

郑广明问问点头,又是叹了口气,道,“那我就站在老兵的角度,说说心里话吧。部队干部年轻化、高学历化搞了这么多年,现在是卓有成效的,级别很高很年轻的干部是越来越多。别的不说,就说咱们的李牧参谋长。年方三十四,正军职参谋长,双硕士,个人荣誉称号,三个一等功,战斗英雄。我老郑没真心佩服过几个人,李牧参谋长算一个。别人认为李牧参谋长这么年轻何德何能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我却认为这样的职务,就该由里李牧参谋长这样理论知识过硬并且指挥作战经验丰富的干部来担任。”

顿了顿,郑广明说,“你今晚的来意,我是清楚的。我郑广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先天条件已经无法满足部队发展的需求。我应该把位置让出来,让给更年轻更有能力的人上去。温政委,我可以向你表个态,只要上面下命令,让我转业也好提前退休也罢,我都没有任何怨言。我郑广明从参军入伍的那天起,就已经决定把自己交给党和人民,交给部队。组织一句话,我老郑照样不打折扣坚决执行,绝不成为部队发展的绊脚石。”

老同志的觉悟就是高,温朝阳心中很感动,但他又岂是轻易被影响到冷静的人。他的另一个感觉更加的强烈脚还是老的辣,老郑同志不好对付。

注:晚点还有一章。

第1409章 要割裂,谁愿甘心?

以退为进,三两番话就把自己放到了制高点,不愧是搞了大半辈子政工的。

起码,正军级的温朝阳是比不上的,他算是半路出家的政工干部,而且受到李牧的影响很厉害,通常是以一种军事带动政工然后政工反过来促进军事的方式来开展政治工作,有浓郁的军事干部作风。

而郑广明这样的,是最传统的政工干部,根本不是温朝阳这一类可以比拟的。

只是,温朝阳能够担任这样一个职务,自然也不是好对付的。

郑广明几乎成了一个标杆,是各方面条件已经不适合部队发展需求的现役老干部们的标杆。首先,工作方式已经跟不上部队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革新,其次,理论知识出现了断层,最重要的是,在于军事训练管理方面的结合,这一类的干部应对起来是力不从心的。

郑广明为什么都快熬到年限了,还没能升上去。这已经很说明问题。

按照现役军官服役条例规定,正师级干部的服役年限是五十五周岁。换言之,郑广明一年多之后就要退出现役。

尽管郑广明一番话说得发自肺腑站在一个很高的觉悟高度表了态,但人终归是人,温朝阳绝不会轻易的相信他就真的是这么想的。

既然觉悟真的这么高,那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只要组织下达命令”?既然真的是这么想的,为什么四年前的那一次转业劝说,他硬生生的顶了回去,硬生生的冲到了正师级?

温朝阳的目标依然是明确的,他的思路是清晰的,现如今的关键点在于未来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

尽管不能肯定,未来的一年半里郑广明有上副军级的机会,但以他的条件来看,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上不去的结果就是转业或者离休,因为军级干部的最高服役年限是五十五周瑞,超过这个年龄的,哪怕其他条件再漂亮,也会被卡在那里。

郑广明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想要再努力一把,在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里,再冲一冲,能上副军,他就至少还能干八年。八年的时间,这绝不是非同小可的一段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