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经国并不例外,过去赣南的局面太小,战时首都的空间,毕竟有限,他已经头上顶着两顶帽子,一边是青年军的政治部主任,人马八、九万;一边是中央干部学校的教育长,学生逾千。掌军掌团,集组织和干部系统于一身。这样的力量,进可无往不利,退可稳坐钓鱼台。

经国自认,他了解斯大林,相信斯大林的承诺。斯大林说:

“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以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它物资的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

苏联政府以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分,对中国在东三省之充分主权,重申尊重,并对其领土与行政之完整,重申承认。”

他的视野,突然伸展到白山黑水的关系,他的干部们,更信心百倍,鼓励他到北域植基拓疆。

如果纯照中苏三十年友好条约的精神看,斯大林的着眼,无非是旅顺、大连和一条中东铁路;对延安的支持,苏联的态度是否定的。一代枭雄—斯大林的话能信吗?看透斯大林心机的,不止是那个多嘴的湖北参政员胡秋原,经国左右的智囊,同样向太子陈述过其利弊,认为关外的白山黑水,斯大林不会轻易放手的,劝他不必以自己的前途作赌注。

这位朋友的进言,计有三策,上焉者去日本就任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也就是后来商震、朱世明的位置,重建中日新邦交,进而成立中日英三角同盟,横断太平洋,形成美苏外的第三势力。中焉者到台湾去,继承日本的衣钵,搞经济建设,走刘铭传的路子。下焉者远征西南,掌握川蜀的地理经济条件,开发西南大后方,步诸葛孔明的后尘。“到东北去是死路”,就是这位朋友的结论。'12'

当时的经国,一脑子的关外锦绣大地,自然这位朋友的衷言,难免听起来有几的逆耳。他就不相信,苏联的承诺,一钱不值。到《苏俄在中国》、《我们的敌国》等反苏文章间世,把斯大林说成混世魔王,已是时隔多年的马后炮了。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二日,暂时丢下“青年军”和“中央干校”,经国和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行政院经济委

员会主任委员张嘉璈等,浩浩荡荡直奔长春,新职是东北外交特派员公署的负责人。

新时代,“新事业”,胜利的花朵,含苞待放,一片芳香。

然而,事实证明,他那位朋友的见解,的确比他看得深远。斯大林从黑海和罗斯福晤面时起,即包藏祸心。

从斯大林的观点出发,日俄战争留下的仇恨,苏联有机会子不报吗?拿点铁路,抢走工业设备事小,甚至派军占领日本,叫它永远翻不起身。

蒋介石甘愿做美国的马前卒,中美携手,威胁到苏联亚洲部的的安全。中立的国民党政权既然是奢想,不如趁机培植延安的势力,消极地削弱蒋介石的统治基础,积极地建立中苏间的缓冲区。二十年代功亏一篑的事业,现在去完成。

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斯大林邀请经国访苏,言词间,把苏联的意向说得再清楚也没有。'13'

“你们中国人要明白,美国人想要利用中国作为满足他的利益工具,他必要的时候,会牺牲你们的!苏联愿意把本国生产的机器、汽车,以及中国所没有的东西供给中国,同时也希望中国能把自己生产的矿物、农产品供给苏联,苏联又可以帮助中国在东北建立重工业,并发展新疆的经济。但是,我再三声明,也是我最大的一个要求,你们决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14'

美苏争霸,殃及无辜。蒋主席的处境,除非有超人的睿智应付殊为不易。我们自无法,以五十年代尼赫鲁的外交策略,画一根平行线,将印度、中国等同。

蒋主席的困难:

(1)苏联的历史记录,记忆犹新。

(2)共产党的势力,构成严重威胁。

(3)采取中立政策,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4)迫切需要美国的军经援助。

斯大林胸有成竹,外交上,蒋主席亲美,他则全力扶植延安的毛泽东,等到共军的羽毛丰满,苏军再从容撤退。

几乎可以说,经国的使命,没有半点成功的希望。一开头遇到的问题就十的辣手,为了国军登陆,费尽了唇舌。想在大连登陆,苏方反对的理由:大连是商港,如允许军队登陆,就是违反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来,国军被诱到安东登陆,负责运送的是美国海军巴贝中将,登陆地点营口。可是,数千的不明部队己捷足先登,占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