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赤壁

序 章

〃换马!〃

一声声低沉有力的命令从前面次第传了过来,已经连续十八个时辰没有睡觉的士卒们虽然面容疲惫憔悴,声音却一如出发时般坚定沉稳。大队在漆黑的夜色中行军,又不能点起火把照明,队列中相互之间能够看到的不过是身旁的几个人,耳边鸣响的是千篇一律的急促蹄声。士卒们长途奔袭数百里,中间仅仅在叶县以北打过一次尖,歇了还不到一个时辰。此刻这些伏在马背上的战士们又饥又渴,胃中的食物早就在这一天半不间断的颠簸行军中被消耗得一干二净。几乎所有人的干粮袋都还是鼓鼓的……每人携带的都是十天的口粮,而中间却仅仅吃了一顿饭。

其实这时候反倒没多少人觉得饿,就是再能吃的壮汉这么忽高忽低地颠簸上十几个时辰,不吐个稀里哗啦已经是好汉子了。难能可贵的是饥疲至此,却没有一个人叫苦掉队。这支兵并不是北征回来的老兵,是三月份临时从寿春调来的部队。虽说之前集训了两个月,但毕竟是第一次出征,长途奔袭中纪律井然已经很难得,何况同时还要随时提防敌军的偷袭。

按制伏波将军夏侯惇的换乘马应该由中军亲卫掌管,但他却没有享受这一特权,他的换乘马用一根绳子缀在坐骑的尾巴后面,如此长途不间断地行军,饶是空身跑,那畜牲也累得腿抖蹄软口中白沫直喷。

夏侯惇将前军传过来的命令扭身传给了后面的亲卫,这便勒住了丝缰,翻身下马。

队伍出发前他亲口下达了军令,行军途中命令一律由统率前军在前面开路的虎威将军于禁下达。这是没办法的事,总共只有三千军马,此次越境行动的关键便在一个〃快〃字上。一路上要穿过襄城、昆阳、叶县、堵阳、博望五个县,尽管这五县均在自家境内,却不能进县城,便是停下来打尖休息也万万不能……大军过境,尘土飞扬蹄声雷动,荆州方面的侦骑斥候必然要派出信使向新野甚至襄阳方向报信。三千孤军深入敌境,本来便地理生疏,道路不熟,若是再将时间耽搁在休息打尖上,这一仗不用打也是必输的了。

大军行进之中,将帅不能及时联络会议,命令便只能由负责勘查道路引导方向的前军主将酌情下达,至于中军和后军的主将校尉们,在队伍集结展开之前均与小卒无异。

夏侯惇下了马,拍了拍自己这匹枣红色的坐骑,却听那马沉闷地打了两个响鼻,两腿一软,伏卧在地,口中粗重地喘息着,间或发出一声声悲鸣。

夏侯惇心中一片黯然,这匹枣红马去年跟着自己从辽北回来,冰天雪地里走了整整一昼夜也不曾趴窝,不想今日却倒毙在南下途中。

〃唉,老了!〃他暗中摇了摇头。

便是这么一迟疑间,后面的骑士们已经发出一阵不耐烦的骚动,前面的队伍已经走出去了十几步。

这种时候什么将军列侯都不好使,黑灯瞎火谁也认不得谁。对于不长眼睛耽误了大军行程的家伙,骑兵们自然不会有啥好脸色给他。夏侯惇不敢怠慢,拔出宝剑斩断了两马之间的绳索,翻身上了后面的那匹,一抖丝缰,瞄着前面骑士那已经渐渐模糊暗淡的身影追了上去。

〃元让慢行!〃

随着一声气喘吁吁的呼唤,两人两骑自大队的一侧追了上来。

夏侯惇皱起眉头,拨马出了队列,向来路望去,夜霭中一个全身甲胄的将领带着一名披着轻甲的传令兵自队伍的右侧疾驰而来。

是都督后军营务的裨将军李典。

〃蔓成何事?〃夏侯惇也不啰唆,呼着李典的字,单刀直入地问道。

〃末将方才找了几个本地庶人问话……〃李典一面用手背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面回答道。

〃如何?〃夏侯惇不动声色地问道。

〃……前面那座大山叫孤山,自西北而东南绵延而下,中间有一山隘,宽约十里,穿过去便是博望县境……〃李典面色凝重地叙述道。

〃这些我都知道,于文则建安三年便到过这边,故而司空此番才命他为前军。〃夏侯惇黑着脸打断了后军都督的话。

李典却丝毫不以为意,指着周围那些高矮不一的山丘道:〃末将原以为这里的山势险峻高耸,却不料竟是些低矮的丘岭。如此地势,利于敌军斥候隐匿,我军人少,不能展开搜索,更何况……〃他一指西南方那两座高耸的黑影,接着道:〃只要在上面一边设一个斥候,不用眼睛看,便是听也能将我军的兵力、甲具、马匹、器械以及行军速度听个八九不离十。十里宽的山隘,丘岭纵横沟壑遍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