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现在必须得从GC/质量分析法等拼耐性的漫长分析着手了,宇都宫教授也无奈地耸了耸肩。

可是,就在这两天之后。

“毒素已经鉴定出来了。虽然现在还必须对外保密,但主要是乌头次碱、乌头碱和乌头新碱——也就是说,是植物乌头里含有的生物碱。”

才刚刚回到家,连大门都没关上的时候,透就对纯也这样说道。

“乌头吗?那还真麻烦了。这东西到处都有,不管是谁都能轻松弄到手啊。”

如果是特殊的药物的话,那么就可以把范围限定能够弄到药物的人身上。可是毒物既然是从大自然中来的,又到处都有,就很难推定获取毒物的途径了。纯也为无法限定嫌疑范围而皱起了眉头。

也就是说,从毒素方面是没法洗清有动机的沙知和冈岛的嫌疑了。

“可是你说对外保密,难道不向媒体公布吗?”

“现在只把是被投毒杀害的事情对媒体做了说明,至于毒隶名称就推说正在鉴定,暂时拖了下来。如今毒素是乌头的事情就是‘只有犯人才知道的事实’了。”

所以一定要严守秘密,纯也听到吩咐,立刻老实地点了点头。

“可是鉴定结果出来得真快啊,原来不是说很难办的吗?”

“是啊,可是前几年出过件类似的轰动案子,所以检查技师就做了预测,结果果然是猜准了。”

“类似的案子,……啊,你说崎玉那起保险金杀人案是吧?”

只稍稍地回想了一下,纯也就想起了透所说的那个案子。

1995年,崎玉县本庄市发生了一起事件,在一个做金融业的男人的支持下,三个女同犯分别进行了伪装结婚,意图杀害自己的丈夫以骗取高额的保险金。一个女犯人把放了乌头的面包给丈夫吃,毒死了他。

那之后,他们被怀疑以同样的手段犯下其他两起杀人事件。而在这两起事件中,被作为毒剂使用的竟然是哪里都有卖的感冒药,这种史无前例的谋杀手段让公众大为震惊。

“而最初那个使用乌头的事件也是有模板的,他们是模仿了1986年在冲绳发生的事件。”

“冲绳的事件——就是一对夫妇在旅行的时候,丈夫给妻子喝下了装着乌头毒素的胶囊的事件吧?那个丈夫后来被逮捕了。”

自从这个事件之后,植物乌头的名字就在全国广为人知了。

乌头是过去的阿伊努人(注:住在北海道的少数民族)用来涂在箭上,猎取野能用的毒素。而在江户时代,乌头则被用在了权力斗争引发的暗杀上。可以说乌头是日本古来最出名的毒药。但是到了近代,随着氰化物和农药的出现,乌头渐渐被人遗忘了,直到这个事件的发生才又被人们想了起来。

“是啊。那个受害者保了一亿八千五百万元的保险。可是如果那个丈夫真的是犯人的话,那他根本就不应该故意选择到冲绳来旅行,然后在那里下手杀人。因为如果换了是其他地方的话,就真的可能成为完全犯罪了。”

听了透的话,纯也不解地歪了歪头:

“为什么?如果是在城市里的话,警察的搜查态度更严厉,而且又经历过各种的犯罪,所以还是到乡下去更不容易暴露啊,那么在冲绳进行犯罪不是个很妥当的判断吗?”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避开东京、横浜、名古屋、大阪和神户这几十大城市是个正确的选择。”

这五大都市里都是有法医制度的。

即使看来是病死或者事故死亡,只要发现少许可疑之处,或者不能确定病名的时候,就要马上进行“司法解剖”。

可是在其他的地方就不一样,认为是病死或事故死亡的话,很多时候就连行政解剖都不用进行就结束了。有法医制度在的地区里,死者家属对解剖是没有拒绝权利的。但在没有这个制度的地方里,不获得死者家属的同意就不能进行解剖了。

这也就是说,只要看起来不像是杀人事件,而死者家属偏偏又是事件相关人,那么只要拒绝验尸就可以把真相掩盖在黑暗之中了。

不过如果是只靠检视就发现有犯罪可能的尸体的话,不管在哪个地方都要进行“司法解剖”,这容不得半点拒绝。

“如果想要把被害人伪装成是病死或者事故死亡的话,就要挑一个没有法医制度的地方下手。可是,冲绳却是个例外。”

“为什么呢?”

“因为冲绳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被美国统治着,所以行政方面也美国化了。只要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