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车辆、对新车采用较低的标准,可以节省不少成本,足够补贴所有拥有旧车的老用户购买一辆符合规范的次新款二手车了。

有些领域的分配异议显得尤为棘手。即便如此,它们也并非不能克服。要记住,倘若一项政策能扩大整个经济蛋糕,那就有可能让所有人分享到比从前更大块的蛋糕。不过,还是有不少政客坚持说上述政策调整“在政治上不可思议”。

但愿本书能鼓励你与我一道谴责一些人的玩忽职守。浪费减少了满足人类重要需求的资源;又因为有这么多重要的人类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浪费行为——尤其是那些本可以轻松避免的浪费——罪无可赦。

于2007年,我出版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致力于教育方法的改革。我希望本书有助于推动完成这一使命。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中,我提出,短短的几条基本原则在经济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掌握这些原则不仅能刺激我们的大脑,还能帮助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遗憾的是,光从经济学概论课上来看,我们无从知晓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上了六个月课,你测试同学们的基础经济学知识,他们的平均表现并不比从没上过经济学概论课的学生好多少。

我相信,这么糟糕的绩效,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教授想灌输给学生的东西实在太多。学生们在课堂上被强灌了数百个术语和概念,不少还是莫名其妙的数学公式,也难怪他们糊里糊涂搞不清楚了。

好消息是,只要在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有趣的问题,反复加以运用,大部分重要的经济原理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这也是我想通过本书达到的目的。学习理论家提醒我们,掌握新概念的关键是不断重复。由于每天都有数不尽的信息轰击我们的大脑,人类进化出了一条简单的准则来避免脑袋运转超负荷:如果一条新信息你只看过一次,那不妨忘了它;但要是它反复出现,大脑就会进化出新的回路来处理它。我只挑选了极少的几条经济原则解答相关问题,你将会看到同一概念反复出现。如果你希望将这些概念运用自如,我但愿你把这种重复看成本书的特色,而不是缺点。

就算本书不足以说服你反对各种形式的浪费,我至少有把握它们能帮助你掌握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也即“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 布什减税真能帮到富人吗(1)

就长期而言,政府和个人、家庭一样,必须有谋生手段。尽管美国共和党素以坚持金融原则为荣,但正是在他们的监管下,最近十多年国债飙升。政府开支猛涨是部分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全国最富裕的家庭大幅减税。

从本质上来说,减少联邦赤字有两种方法——要么削减政府开支,要么提高政府收入。杜鲁门之后参选的历任总统候选人都许诺要减少政府浪费。当选的一些总统也曾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真切的努力。但没有谁真正阻挡住了联邦开支向上挺进的步伐。只有税收收入增加的时候,联邦赤字才有所下降。

由于没人喜欢纳税,增税的提案得不到公众的好感。所以,每当我写专栏呼吁政府提高额外收入,愤怒的电子邮件就如潮水般涌来。

有一天,我又发表了类似的专栏文章,学生们给我来了条短信,说电台名嘴拉什·林博(Rush Limbaugh)在节目里攻击我。我办公室里没有收音机,但林博的节目在网站上有录音,我还是听到了那天晚上他是怎么说的。果然,他还是老调重弹,并以“那是你的钱”为论点,认为人们享有任意支配自己税前收入的道德权利:“人们自己挣的钱想要怎么用,那不关你的事儿,弗兰克先生。你无权对此妄加评判。据此制定税收和经济政策,也跟你毫不相关。可这就是我们中受过教育的那号人,伙计们。那些聪明的人,那些学识渊博的人,那些比你和我懂得更多的人。”

我们很容易看出为什么这一论点的各种说法长久以来一直是右翼保守派攻击力最强的武器。大多数人都是辛辛苦苦挣钱,每当政府动用法律力量收走一部分,人们自然要生出怨念。然而,“我们有权花掉税前收入的每一个子儿”这种说法也太荒谬了。要是这样的话,税收就成了纯自愿行为。政府没办法筹措资金来修建公路或学校。更重要的是,军队我们也养活不起了。如此一来,我们会遭到其他国家军队的侵略,最终不得不向敌国政府纳税。

你可以说,不愿被迫纳税的人应该移民到自愿纳税的国家去。可惜没有这样的国家。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最好还是进行理性的对话,讨论一下我们希望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谁应该为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