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竖井队实行另外一套改革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抢工期。八个月的工资奖金全包给他们了。如果他们提前两个月完成,也要一分不少地开给他们。而他们内部的分配方案也和你们大体相似。竖井工程一结束,井队也就撤消了。所以对他们强调的是工期和质量,而你们主要是多劳多得。你们提升工段都是青工,工资水平差距小,搞这种试点阻力相对较小,大家易于接受。另外从生产需要出发,竖井下掘使提升量大幅度增加,也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提高工效。你们的工作量增加了,收入水平也得相应提高。你说是吗?”

“按照这个方案,我们算了一下。提矿和提毛石的标准不一样,提矿石那个班组累死也挣不过提毛石呀!”

“你算的是表面数字,实际上却不会这样。你仔细想一想,提升班执行的是八小时作业三班倒,而竖井是四六交叉作业,因此,各提升班提矿和提毛石的机会总的说来是均等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提矿是靠翻车器自动倒入矿仓,而毛石得要靠人推到渣石山头上去翻倒,。所耗的时间和工作量都不一样,工资标准自然也不能一样。请大家放心,这个标准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井上井下多次考察,再对采矿量、出矿量、掘进量及时间上的分配对比,通过科学计算得出来的。实际执行中如有问题我们还会随时调整,保证竞争在同一起跑线上。”

竖井以每天两米五的速度向纵深挺进着,已经超过了王国成原先的预想。特别是七中段码头门掘开以后,提升量超过了每小班三百五十车。想再增加提升量已经不可能。

“再停掉四、五两个中段的掘进!待竖井工程结束后再集中力量抢掘进。”王国成脑袋里冒出了这个念头。

生产科长胡凤魁一听就直摇脑袋:“不行,简直是乱弹琴!生产计划怎么能朝令夕改?开始就已经停了六中的掘进,我打电话给省局生产处,费了半天口舌才同意修改计划。生产计划牵一发动全身,弄得我礼拜天都没休息。你再要停四、五两个中段的掘进,岂不是把整个生产计划都废了?亏你想得出来!”

“我只停两个月,行不?师傅是大好人,你就答应吧。”

“两个月也不行,你别跟我穷磨!”

“那就一个月,这回总行了吧?算你是我亲爹!”

“就一个月?”如果仅仅停一个月,胡凤魁相信王国成完全有能力抢回来,对全年计划不会有多大影响。可他担心万一王国成一停就是几个“一个月”,那可麻烦大了。开口子容易堵上难呀。别到时候人家立功受奖我去给塞牙缝!胡凤魁可不愿意当这个二百五。不过,王国成不是别人,是他胡凤魁一手带起来的业余徒弟,他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徒弟掉链子。他想了一下说:“这可是你亲口答应的,就一个月。也就是你,换一个人我绝不会答应。一个月以后你若是不恢复我可不饶你。”

胡凤魁为稳妥起见,还是抄起电话把这件事情向矿长助理潘柄言做了汇报。

王国成明白,胡凤魁这回又帮了他很大的忙,使他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所减少的两个中段的掘进提升量去补充七中段码头门和调车场掘进提升量的不足,使之可以提前十五天完工。也就是说,可以提前十五天把六中段的竖井施工设备和材料搬到七中段,好恢复六中段的正常生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二章:基本不合格党员

第十二章、基本不合格党员

为了抢进度,王国成定下了一条规矩:竖井延伸期间,所有生产和工作上的事情都应该当面交换意见,尽量避免开会。能暂时放一放的事情就等到以后再研究和处理。结果生产上的会议到是少开了,可是赶上北京出了点儿事,上头派下任务来,要求端正思想,明确表态。少不了政治会议又得天天开。前些年几乎成了口头禅的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用到这时候再恰当不过。三个坑口四十多名党员,一坑占了一多半。特别是竖井这边,三分之二是党员。每天都要集中到二楼的会议室里端正认识。王国成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从其他工段班组抽调得力工人支援竖井施工。

通过这些年的反复折腾,人们对成天的开会学习讨论已经感到厌倦,不再有过去的慷慨激昂。步入中年,王国成感到自己过去浪费掉的时间太多了。如今他只想拼命地工作。作为一名面对党旗宣过誓的人,他想不愧对自己的誓言,首先就要找准自己的岗位。党把他放在矿山生产建设的位置上,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竖井下掘和一坑的生产。他不是从事思想理论工作的,开会学习轮到他表态发言,他也只有简单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