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哪知这二个婆子前脚刚走。黛玉后面又跟上来了。“二位嫂子去老太太那啊。正好我也想去。你们是不是想请老太太给个话,这人什么时侯带走啊。做人不能这样。难不成云儿病成这样。老太太还让人抬着回去?再说这离成亲不还好几天的时间嘛。让湘云好好养好病,总比成亲时抬婆家强吧。”二婆子早听赵婆了说她挨打的事了。如今看着林姐儿左瞧右看的,好象不怀好意呢。难道想打人?

二人可不想挨打。何况人家林姐说的也没法反驳。算了。回去吧。二婆子回去报信了。

这二个婆子被黛玉送出院门,那壁厢贾母也得到消息了。昨天黛玉没让湘云回去。老太太就听到信了。不过她想着,湘云这孩子可怜见的,就要嫁那样的人家了。必是黛玉不舍得。强留着住一天。这也是可理解的。

算了,这种小事,睁一眼闭一眼吧。谁料今天史家来接人,黛玉竟又搞个这么一出。听说还请了大夫。说湘云还病倒了。眼见着湘云就要成亲了。可没起什么变故。

她思想了了会,对鸳鸯说道:“鸳鸯,你去看看玉儿和云儿。传我的话。若有病,就安心让云儿养病。若实在治不好。明天我请王太医来。”

鸳鸯忙跑到黛玉的屋子递话。黛玉一听,这贾母是催促她放人了。黛玉不等湘云回答。她先答应得爽快无比:“知道了。你回老太太,我们知道轻重的。”鸳鸯见黛玉并无悲痛愤然的神色。有点搞不明白黛玉到什么想法。不过。她比湘云大好几岁。

湘云也算她从小看着长大的。从小时,湘云在老太太的屋里时,她还亲手给洗脸梳过头。自然有一份感情。所以回来时告诉老太太,湘云只是一时急火攻心。估计吃几付药,养一养,有黛玉陪着,心还顺些。若现在只管回到家里。说不定真闷出病来。

贾母听着,想着云儿也没几天好日子了。就让她们姐妹再多待二天吧。也便丢开手。不理这事了。

且说黛玉留住湘云这事,在荣府象长了翅膀,半天的功夫,全府都知道了。那刑王二个夫人听了就摇头,一个小孩子家,不知道这事的轻重。老太太也惯着。湘云本就不爱嫁李公子。她心高气傲的,冷不丁的听到这个信,还不定有什么变故呢。黛玉留在自己这里。若湘云好好嫁过去还好说,若中途起了什么变故。就有人怀疑是她在背后说了什么。 这不是往自己身上扣屎盆子吗。王夫人这时就想起宝钗来。看看宝钗,这做事多稳当。当真是大家闺秀的样子。知进知退。知轻知重。当断则断。把自己全摘出来了。这荣府啊,以后就得这样的人当家。这林姐如此不知知重;真出了事;到时侯看老太太还怎么说嘴。

王熙凤也听到这个信了。她不禁皱起了眉头。在这些个小姑子里,王熙凤觉得林黛玉最捉磨不透。那扑朔迷离的家产案,似乎贾链有什么瞒着自己不说。可从贾链对黛玉的态度就发现,贾链怕黛玉。一提起黛玉,就不由自主的紧张。

这个就不正常,后来,又发生了名节案。那么大的事,黛玉却和没事人似的,轻轻一拔动,风向就立马变了。和人家一点关系也没有了。还有后来黛玉出府的事,她也曾专门派人出去打听过。回来的人说得乱七八糟。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所谓抢劫的人是冲着黛玉去的。而且据说人不少。但到终后,也没把黛玉怎么着。听说,那理国公府的公子柳暄拼命帮她。还有京卫署掌管探事番子的柳平也帮她。这黛玉真太让人琢磨不透了。这二天湘云的事,凡机灵点的,都会躲开。可她偏往跟前凑。据说,还把来人给打了。这可太奇怪了。奇怪!奇怪。既奇怪又琢磨不透。索性只站旁边看着。老太太太太都不吱声;自己且先保着自己,看明白再说。

府里一众人猜疑不提,且说那湘云的婆家李公子家,虽是吴贵妃的舅家,家里也当着官。那地窖里藏着无数的金银。可一旦进了地窖,却一丝一毫也不舍得再拿出来。过几天儿子大婚。这位李大人还在和夫人商议,怎么能做到最省钱。现阶段,每家结婚都在门口绑着彩绸彩缎的。这个可以省掉。当初在乡下时;也没人这么搞过。这样吧;门口大树树叶挺繁茂的。让人弄点野花绑上去。看着也挺喜庆。

还有进门的红地毯。听说前二天四哥家儿子刚成亲。正好借用。不用买了。

这些个花哨的东西还好说,可酒席却是必办的。怎么能省点钱呢。想了半天,有主意了。让心腹家奴到外面打听去。谁家有病鸡瘟鸡,病鱼死鱼。以最低价买来。然后全做成红烧的。味道不差就行。还有那菜。到菜地专挑那虫咬的。买着便宜。做的时侯切碎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