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 (第1/4页)

屯诽蜃攀勘�牧臣眨慌腔沧虐��拧�

“王!”

身形彪悍的亲卫将军奔上前来;手抓着一个瘦小的老头;大声喊道:“找到他了!”

老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能活到六十;都算是高寿的寿星。他很瘦;但是精神却饱满;纵然此刻狼狈不堪;仍旧没有颓败之色。诸葛玥上下看了他一眼;然后缓缓点了点头:“先生气色很好;看来足以应对长途跋涉的辛苦。”

第394章

“你……青海乃蛮夷之地;教化不通;茹毛饮血;老夫乃读书人;怎能……”

诸葛玥眼锋一转;细长的丹凤眼明亮慑人;他的声音不急不缓;可是却带着说不出的威慑力。

“本王千里相迎;重兵开道;看来先生还是觉得本王诚意不够啊。”

这句话说起来云淡风轻;可是里面蕴含着的杀气;却让高青竹顿时愣在当场。

青海出兵翠微;这一路穿州过省;气势腾腾的杀过来;一路上抛下了多少条人命;如此“诚意”;谁还敢说他诚意不够?

“送青竹先生上车。”

“是。”

茂陵城城门完好;官兵们几乎未作什么抵抗;就开门放了青海军进门。如今西蒙****;红川高原厮杀不休;大夏皇族退居北地;燕北骑兵进驻帝国国土;占领京城。只是;各地的守军虽然名义上已经投降燕北;但是一些小地方的守卫还是以前的夏官;所以;相对于侵略者的旨意;诸葛玥这个曾经的大夏兵部司马;怎么看怎么更亲切些。

青海军进入茂陵城的时候;当地的百姓还以为帝**队开始反扑了;很多男人举着刀子和斧头来从军;百姓们更是拿出家中的大米白面来犒劳军队;大街小巷敲锣打鼓喜气洋洋;丝毫看不出这是一座被攻陷的城池。

“王;”

郭淮背着一柄厚重的大刀;跑上前来;抹了一把脸上的灰尘;大声说道:“燕军快到了;我们怎么办?”

诸葛玥眼望着东南方;面色不变;语调低沉的说道:“战。”

一时间;全军之中都传出了一阵欢呼声。这群彪悍的青海精锐;从翠微关出发当日;就一直小心潜行;逢战必退;一路疾驰赶路;也实在将他们憋坏了。此刻听到终于有仗可打;人人兴高采烈;大声欢呼了起来。

然而;傍晚时分;燕军终于赶来;可是却没有发动进攻;反而将城池围起来;不发一兵一卒。

诸葛玥知道他们必是在等待援军;一旦援军赶到;对他将会非常不利。当天晚上;还不待燕军排好阵型;青海军就冲出茂陵;三次冲击之后;青海军依靠自身超强的灵活性硬是在燕军的右后方撕开了一个口子;杀出重围。燕军这一万人并不是正规军队;而是听闻茂陵告急;从附近的几个后备军营抽调来的后备军;突然遭遇青海精锐;自然不敌。

一时间;大燕境内西南一线烽火高燃;各处守军如刀尖般精锐尽出;奈何青海军战马脚程极快;很多军队匆忙赶来;却只来得及看一眼青海大军所过之处扬起的漫天烟尘。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最后一道关卡沧溟山;过了此山;就是青海翠微关的领地。前一天晚上;青海军的战士们全都将刀枪擦亮;等待着最后一场硬仗。

诸葛玥穿着一身森冷的铠甲;站在苍茫的月地;高高的举起手腕;一只雪白的鹰落在腕上;乖巧的伸出一只带着信筒的脚。

展开信纸;某人那罗嗦的令人发指的书信就洋洋洒洒的跃入眼底;好在;通篇读下来;也有他想要知道的消息。他将书信反复看了两遍;然后放在怀里;感受着那几个字上带着的温暖的触感;像是寒冷的冰雪天抱着一只银色的暖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逆鳞;有的是金银;有的人是权势;而他的;却只是一个人。

他从不是个善良的人;只是为了她;才甘愿收起锋芒;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已经忘记了怎样去杀人。

他缓缓的仰起头;漆黑的苍穹那么低;星子寥落;似乎伸手可触。风从极远处吹来;隐隐带着青海的味道;他的心很安静;像是青海的草浪;一层一层;轻轻摇曳着。

第二日;沧溟山下陈兵八千;不同于之前遇到的大夏遗兵和新招募的预备役;这些都是燕北的本土士兵;是在刀锋和血雨中历练而出的钢铁之军。

边塞的风总是冷硬的;吹过苍茫的大地;掀起一片飘蒙的皋草。青海的战士们绑紧了手腕的黑缎;握紧狼刀;冷冷的望着对面的敌人;浓烈的战意在战场上升腾起来;连经过的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