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故居堂屋正中悬挂着胡乔木七十岁时的巨幅画像,两侧悬挂的是他在北京工作、生活时的数十张大幅照片,其中有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合影十余张。东房间陈列着胡乔木生前捐赠的千余册图书,西房间陈列胡乔木幼时睡的床铺,用的部分桌凳,还有原全国书法协会领导成员,标准草书学社社长胡公石赠送的28幅诗词字画。在故居东南方,还保存一高大石碑坊,上边横额是“贞孝之门”,两侧有联,为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书,联曰:

父亲胡启东乃盐城名流(2)

春祠立石垂视范,河客停桡拜女宗。

这是当地百姓为表彰胡乔木祖母胡季氏青年守寡、抚孤成立而捐资建立的。

胡启东小时候,家境尚不宽裕。一个偶然的机缘,使他得以读书:那是同村的一户有钱人家,请了私塾教师教儿子,想找个孩子伴读。胡启东与他儿子年纪相仿,聪明伶俐,便被选去伴读。从此,胡家与诗书结交。

胡启东居然考上了秀才——清朝的末届秀才。回乡,做私塾教师。娶妻夏氏(不知其名),亦即胡乔木之母。

胡启东的诗文不错,在当地有了名气,成为盐城名流。民国初年,成立国会。这首届国会于1914年1月被袁世凯解散。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总统,恢复国会。胡启东当选为国会议员——第二届国会议员。

1917年6月,张勋复辟,强迫黎元洪解散国会,议员们纷纷南下护法。胡启东也南下广州护法,站在孙中山一边,在当时算是进步、开明的绅士。他在广州凭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写下诗集《寓穗集》。

胡启东在1923年10月,受到一场严峻的政治考验:那时,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把总统黎元洪逼出北京,然后在国会举行选举,以五千元收买一张选票,要议员们选举曹锟当总统。这便是臭名昭著的“曹锟贿选”。10月5日选举时,出席的议员五百八十七人,曹锟以四百八十票“当选”。那些受贿的议员,被人们咒骂为“猪仔议员”。胡启东拒收贿款,不投曹锟的票,不当“猪仔议员”。他回到了故乡盐城,受到父老乡亲的敬重。

此后,胡启东告别宦途。他曾受命续修《盐城县志》,当地人称之“胡氏县志”。他家的田,由五十多亩增至一百来亩。当胡家长子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家境更好些,土地增至二百多亩。

胡启东喜欢写诗。他曾自费印行诗集《鞍湖诗集》。胡乔木也爱写诗,是与受父亲的薰陶有关。

胡乔木在六岁时进入鞍湖小学(今张本小学)上学。那时,他穿一件黑色的粗布褂子。他读书很用功,而且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夜里,在油灯下看书。夏日,在帐子里看书。只是他不喜欢体育运动。

胡乔木的学习成绩不错。在鞍湖小学读了六年,毕业时受到校长当众表扬——因为他的毕业成绩荣居榜首。

1924年,十二岁的胡乔木考取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今扬州中学)。他是鞍湖小学那年唯一考入江苏八中的人。

。 想看书来

《中国青年》深深影响了他

江苏八中,一所学风严谨、教育质量很不错的中学。今日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之中,有十多位便出自该校。

江苏八中的左翼势力也颇强。1926年冬,江苏八中的学生们上街宣传,胡乔木也参加了。胡乔木在讲演时,点名批判了军阀孙传芳,为此遭到逮捕。鉴于他年幼,不过十四岁,很快获释。此事表明,年纪轻轻的他,已是左翼阵营中的一员。

他的大哥胡达新也在这所学校学习,他参加了国民党左派。胡氏兄弟都热心于政治。

恽代英来到江苏八中演讲,给学生们莫大影响。恽代英是中共早期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主编《中国青年》杂志,江苏武进县人。他的演讲,富有鼓动性,使学生们为之振奋。胡乔木也是热心的听众之一。

从此,《中国青年》杂志成了胡乔木的密友。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当时的发行量达三万多份。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任弼时、李求实等担任编辑,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二十多年后,胡乔木在延安成为《中国青年》的主编,这足以表明,当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当年该刊主编恽代英的演讲,给予胡乔木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中共在这所名牌中学建立了组织。胡乔木读到了《向导》。《向导》是中共中央刊物,周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