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能嫁犬子乎!”(第七十三回)几乎要将媒人斩首。关羽的态度激怒了孙权,使孙权下定了联合曹兵袭取荆州的决心。

关羽傲气十足的最大资本是自己的勇武,他不明白勇武只是对一般战将的起码要求,而对一个统帅人物的诸多条件中,勇力不是最主要的。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二部分》

缺乏统帅的用人之能

关羽在主动出击曹兵时,担心东吴吕蒙从后方渡江攻袭荆州,曾作了相应的部署。后来吕蒙采纳了陆逊的建议,他向孙权托病辞职,让没有名望的陆逊代己之任。陆逊一到任,就向关羽致书送礼,信中语词极其卑谨,一副讨好关羽的样子,关羽果然麻痹大意,撤走了荆州的大半防卫之兵,结果吕蒙乘机偷袭了荆州。这里,关羽因骄傲轻敌所致,未能识别陆逊的诈谋,吃了大亏。

关羽出兵攻曹前,原派傅士仁、糜芳为先锋,二人在寨中饮酒时,军中失火烧着火炮,打死本军多人,军器粮草尽被烧毁,关羽即令斩之,因众人求免,关羽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锋印绶,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临走又警告说: “若吾得胜回来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罚!”(第七十三回)后来,吕蒙偷袭荆州,傅士仁、糜芳相继投降东吴。在傅、糜投敌事件上,关羽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第一,二人在失火事件中负有领导责任,在他们受到处分、心中不服的情况下,派二人去守后方重城,他们是很难尽力配合的;第二,派二人去守后方,本应多加勉励,但他委派时却说是罚他们去守二城,这就使他们对守城工作失去了兴趣,丧失了诚心;第三,临走时作出警告,显得多此一举。在警告的内容中,他把自己的得胜与二人受罚联系起来,似乎自己得胜了二人反要受到处罚。这就不是鼓励二人对他前方作战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使二人产生消极对立情绪。

还在他出兵不久,身边的随军司马王甫曾建议说: “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得一人以总督荆州。”(第七十三回)关羽回答他已派潘濬守荆州,用不着担忧。王甫指出: “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建议派为人忠诚廉直的赵累代替,关羽坚持说: “吾素知潘濬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吕蒙偷袭荆州后,孙权对潘濬官职未作变动,仍旧让他执掌州事。关羽自谓素知其人的潘濬,对关羽未起任何帮助作用。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第一,关羽的识人不准;第二,他过分自信,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识人、用人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羽在识人、用人上的一系列失误说明,他可以是一名优秀的战将,但不是一名优秀的统帅。

我们可以以孔明入川为界,把关羽的一生划分为两个时期: 前一时期,他在刘备、孔明的领导下作战,虽有个人性格方面的诸多毛病,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将;后一个时期,他镇守荆州,对荆州负全盘领导责任,这时,他刚而自矜、忽视人际关系的个人性格及识人、用人上的一系列失误等因素综合作用,终使他未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人。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二部分》

千里走单骑暴露出的性格弱点

关羽在离开曹营时,他能领到出关文凭但未领文凭,在这一小事上,关羽和曹操的性格被充分体现出来。

曹操在徐州击败刘备后,关羽曾有条件地投降了曹操,其中一个条件是: 如果知道刘备的下落,虽远必往。曹操自信只要自己感化到家,关羽日久必会放弃归刘之心,于是就答应了这个条件。关羽到曹营后,操给了他很高的待遇,生活上关怀备至,并送给他赤兔马,立功后又封给很高的爵位。后来关羽知道刘备在袁绍处,他封存了操所赠的除赤兔马之外的一切东西,留下告别书信,带原来随行人员出走。操知道关羽离去后,曾赶到城外送行,赐以路费、征袍离去。

这里,曹操所以不给关羽过关文凭,原因有二。一是操虽曾赠给关羽许多东西,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是操主动给予,关羽从未求过曹操。在从徐州回许都的路上,关羽和两位嫂嫂一共只得到一间房子,关羽在这时也未去求曹操给间房子,他让嫂嫂住进房内,自己在外面站了一晚上。曹操一味地赠与,而关羽从未要求过,这使作为丞相的曹操心理上感到极大的不平衡。未给关羽过关文凭,是想等他在这一关键事情上来求自己一次。出城送关羽,赠与路费和战袍,实是给关羽提供一次相求的机会,但关羽终未提出。

曹操未给过关文凭的第二个原因是,他希望关羽在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