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女真族并不算是真正的游牧民族,努尔哈赤建国后更是把游牧一事忘的七七八八,他们己经熟悉了城市,如果让他们学蒙古人那套,生活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们。他们更像是天生的猎人,而不是牧羊人。

多尔衮对范文程的主意深表赞同,现在大金国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疆域,可是那些领地都是百里渺无人烟的草原和山地沟壑,不采用游牧的办法治理,迟早都会丢失的一干二净,或者,蒙古诸部从中受益,那样大金国面对的将不再是大明朝一个敌人,还有强大起来的蒙古人。

代善等人都不是笨蛋,皇太极和范文程这么一说,明白皇太极是想将一部分力量迁移到草原上,这不得以的迁移要冒很大的风险,大金国的实力经过这么一番耗损,再分兵的话,怎么面对来自明朝的威胁呢?明朝己经不再像天启帝时期采取守势,崇祯皇帝敢于冒险,又有袁崇焕那样的人才,一旦知悉大金国的这个举动,肯定会有所动作。

“本汗觉得范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不过崇祯那里会给我们这个机会吗?”皇太极问出了多数人的疑问,之后把目光落到宁完我身上。

宁完我说道:“臣觉得是有机会的,最近大明朝内部也不安稳,平定徐龙星的叛乱,扫平白莲教等等,根本无力外顾,而且大明朝的诸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根据细作的回报,崇祯皇帝几个月来颁布了很多前所未闻的措施……。”

宁完我从身上拿出几块银元铜元,又拿出几张纸,纸上画的是崇祯皇帝颁布的新式军服,“这就是崇祯皇帝最主要的两个举措,他把民间和国库里的银子铜钱都做成这种圆片片,强行让老百姓使用这种东西,在军队里,不再穿那种厚实的甲胃,而是穿这种薄薄的衣服,这使大明朝内部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到现在崇祯皇帝还没有消化完这种震荡……,”

皇太极在第一时间里知道了大明朝发生的种种事情,除了军装和军衔这种东西外,他非常佩服崇祯皇帝的货币改革,这个账谁都会算,把老百姓的银子换成圆片片似的银元,如此一来国家的财富就会增加很多,可以大大的缓解财政压力。

让皇太极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崇祯皇帝改革的军服,那样的军服上战场不是送死吗!或者崇祯皇帝还有后着没使出来,他认为崇祯皇帝不是那么笨的人,这让他很伤脑筋。

第一七九章 【杨修】

皇太极对大明朝那边的动静一直很关心,通过派出去和收买的奸细,很多消息陆续传到他的桌案前,供他分析应对,就拿这次崇祯皇帝的革新来说,他看得出好的方面,但是却看不出那些重大的破绽到底有何用意,在他看来,更像是崇祯皇帝挖的一个大坑,等着他往里跳呢!

“大汗,我不赞同往外迁移,我们的族人好不容好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难道还要让他们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吗?”在皇太极思考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打断了皇太极的思绪。

皇太极一着是弟弟阿济塔,他知道阿济格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八旗子弟有了固定的地盘,让他们重新投入到艰苦的生活中,确实很难,但是眼前的困难是为了迎接更大的胜利,如果不进行这个战略调整,他将失去这大好局面。

“汉人说的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体朕……我们八旗子弟经得起摔打,磨炼,父汗身携十三副恺甲尚且敢于起兵反抗明朝的欺压,我们现在拥兵十万却畏畏缩缩,让九泉之下的父汗知道,八旗子弟不觉得羞愧吗?”皇太极说着看了一圈,见众人把头都低下了,道:“我们眼前取得的胜利是短暂的,我们立国才几年,大明朝却己经有了二百多年的江山,汉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要我们稍有疏忽,就会面临灭族之灾,所以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放走了机会,就是给自己放血……。”

“大汗……。”多尔衰想要争取这个可以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可他一开口,一旁的豪格也站了出来,他心中一叹,看来这次轮不到他了,这根本就是皇太极父子演的双簧嘛!

豪格看了多尔衷一眼,对皇太极道:“父汗,儿臣不才,愿意带领部族深入草原大漠,为父汗牢牢守住那片广阔约河山。”

皇太极真的是非常高兴,他事先并没有跟豪格说什么,豪格能如此做,可见这孩子有了很大的长进,可是,当他看到旁边的宁完我跟豪格交换眼色,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是有宁完我在帮着豪格,怪不得豪格的表现这么突出。

皇太极骨子里不想用豪格,虽然豪格是他儿子,但是豪格跟宁完我的眼神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