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就这样,在飞机起飞前,陈赓又临时从机场欢送的人群中“逮”了个赤手空拳的黄景文。因为陈赓很了解这个大个子广东佬,一位放到哪儿都是块好钢的优秀军事干部。

到了北京,陈赓在西城区灵镜胡同安了家。那是一处古老而普通的二进四合院,黑瓦青砖,简朴的门楼,大门上的红漆早已在风雨中斑驳脱落,显得年久失修。小院里,春意初露,老槐树吐出翠绿的嫩芽儿,迎春枝条上绽开黄澄澄的小花儿,引来几只嗡嗡叫的小蜜蜂。

陈赓经过充分准备,一切就绪,整装待发。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临行前的两天,陈赓的左小腿突然剧烈疼痛,踝关节处又红又肿,“这是怎么了?撞了鬼啦!”陈赓急得直拍巴掌,傅涯连忙打电话请医生,经医生会诊,确认为左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陈赓几次和医生们商量,能不能在几天之内把这个病治好,只要能拄着棍子走路,他就要随第三兵团入朝。可医生的态度也很坚决:“陈司令员,你必须认真治疗,治好才能行动。”陈赓连连叹气,只好入院治疗。第三兵团由王近山副司令员率领,第12军、第15军和第60军迅速开拔,分批进入朝鲜境内。

陈赓人在医院,心在战场,时时关注着战局。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志愿军参谋长解方,特别让陈赓也来听汇报。毛泽东看着一瘸一拐的陈赓,叮嘱道:“一定要先把病治好,不要那么性急嘛!”

6月1日,中央军委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兼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6月中旬,病情稍有好转的陈赓在傅涯的陪同下,带着孩子,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住进老虎滩工人疗养院,继续请医生治疗。医生采用俄罗斯的泥疗法,颇见疗效。

陈赓这次突然发病,是因为在越南工作期间超负荷的压力,他经常顶风冒雨,翻山越岭,使伤残的双腿无法承受,刚回到北京,又赴朝鲜考察,从酷热的雨林到严寒的山野,就是铁打的硬汉也要累垮。在傅涯的照料下,陈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病情逐步缓解。

老虎滩是大连市南部一个偏僻的小渔港,工人疗养院依山势而建,飞檐斗拱,俯瞰碧蓝的大海,风景优美,环境幽静。难得团聚的陈赓和傅涯经常凭栏眺望大海,群群海鸥逐波翱翔,山间的洋槐树缀满一串串白花,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清香。多少年来,戎马倥偬的陈赓没有这样放松过,穿惯军装的傅涯也刻意打扮一下,两条长辫子挽成环状,显得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恰巧周恩来总理来大连视察,在欧阳钦的陪同下,他和邓颖超特地去看望陈赓夫妇,五个人合照了一张照片,看得出他们的心情都十分愉快。

此时的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已胜利结束,迫使敌人来谈判桌上讲和。但是这次战役也充分暴露出志愿军技术和装备的落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战役临近结束的时候,第三兵团所属的第60军180师在后撤转移中,遭敌机和敌机械化部队的袭击和包围,师领导惊惶失措,指挥不力,使全师将士伤亡惨重。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最严重的一次损失。

陈赓接到战报,心急如焚,8月中旬,腿部刚刚消肿,就离开大连,前往朝鲜。此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仍兼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8月16日晚,陈赓在沈阳火车站送傅涯和小建、小进返京,襁褓中的小进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脖子,哭喊着不肯放爸爸走,陈赓强作笑颜,把热泪挂腮的娘儿三个送上火车,一小时后,他毅然登车直奔鸭绿江。在次日的日记中,陈赓记述昨夜与家人惜别时的心情:“各事东西,不胜依依。”

第2章 朝鲜战火 中国亟须军事工程师(5)

陈赓一行沿途常遇敌机轰炸,加之洪水泛滥,倍尝艰险。他在8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

“今日抵志后。过平壤,见被炸甚惨,残墙断垣,满目疮痍,但人民仍操作自若。朝鲜民族在世界和平事业上,尽了如此巨大之贡献,至今虽困苦不堪,但其志甚坚,从不叫苦。此种伟大之国际主义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8月22日,陈赓到达三兵团指挥部,下了吉普车,人们看到他拄着拐杖,腿还是一瘸一瘸的。他不顾腰酸腿痛,洗把脸、擦擦眼镜片,马上会见王近山、刘有光等各部门干部,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敌情我情,深入思考我军的战略战术和训练部队的方法,他在8月24日和28日的日记中又写道:

“全军干部对我回来,寄托甚大希望,人皆有喜色,这样使我更感惶恐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