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学,我们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朝鲜战争可能成为持久战,相持多久还难预料,我们毕竟不是杜鲁门的参谋长哟,我们不能够长期处于武器装备的落后状态,一定要在战争中不断改善,所以急迫需要大量的技术干部。国防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大批技术军官。办这样综合型、多兵种的大学,我们的确没有经验,好在我们可以请苏联派出各种专业的专家来协助我们办学院。具体的一些问题嘛,由总理安排吧,总理心细,本来这所大学想叫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总理说为了保密,去掉‘技术’两字,我看去得好,就叫军事工程学院了。”

陈赓生怕漏掉毛泽东的每一句话,他低着头认真地做记录。

周恩来看看时间,单刀直入地说:“军委主持的全军院校工作会议已开了一段时间了,差不多要开完了,主席今天刚刚签发了命令,军事工程学院拟设在哈尔滨市。 你们先成立一个筹备机构吧,考虑一个建院方案并报军委审批。为了学校尽快上马,早出人才,政务院决定,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舍拨给你们作为立足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建;新的哈医大拨款另建。军事工程学院与南京的军事学院同等地位,党中央和政务院会大力支持你办好这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

毛泽东站起身来,握着陈赓的手说:“俗话说,千兵易得,良将难求。我看,你这良将就知难而进吧!”

陈赓只觉得一股热浪涌到胸口,他声音洪亮而急促:“请主席放心,请总理、总司令、副总司令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落日的霞光撒在中南海的湖面上,涟漪徐来,揉出万朵金花,晚风带着夏日的热度和合欢树的花香扑面而来。车出中南海,陈赓感到有点燥热,他解开风纪扣,摇下车窗,扭头注视着长安大街上倒退的景物,可他很快就意识到,其实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他的耳畔仍响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讲话声,他的眼前仍是朝鲜前线那血与火的惨烈场面。

此时的陈赓,心绪沉重而纷乱,他还来不及体察即将面临的是一场何等艰巨的特殊任务,他更不可能意识到,他从此将走进中国的教育史,他的双手将为中国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巍巍长城铺下一块永垂不朽的奠基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4章 “三边并举” 灵镜胡同调兵遣将(1)

“三边并举” 灵镜胡同调兵遣将

全国选址 奥列霍夫驻足松江

陈赓刚从朝鲜回到北京的那天晚上,老部下李懋之来到灵镜胡同。

李懋之,山西省襄垣县人,生于1910年,抗战初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游击大队副大队长,游击第一团副营长、代营长,二一六旅参谋主任,太岳纵队第二十五团参谋长,抗大太岳分校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四纵队参谋处处长,豫西军区参谋长,河南军区副参谋长。时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参谋长。年初,陈赓派他回国,到河北邢台去领导驻在那里的各军随营学校、炮兵部队、家属学校和补充团的“三反五反”运动。

听说李懋之还没吃晚饭,陈赓让傅涯炒一盘菜,端一碗稀粥、两个馒头上来。

“懋之呀!你这个老西子还要点醋吗?”

“不要,不要!”李懋之端起碗,低着头“呼噜呼噜”地喝粥,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身体结实、圆圆的脸盘挂着汗珠儿。他在老首长陈赓面前,就像小弟弟似的毫无顾忌。

“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陈赓穿着一件露洞的旧背心,摇着一把大蒲扇,望着狼吞虎咽的李懋之问。

“我去总参打听过,说你这几天回来。”李懋之低头吃饭,山西口音越发不清楚:“我想把邢台那儿的‘三反五反’情况给你汇报一下。”

“什么?‘三反五反’呀?”陈赓听明白了,“你先别忙着汇报,我要准备向军委汇报朝鲜前线的事儿呢,等几天再听你的汇报吧。”

李懋之吃完饭,站起来要告辞,陈赓问:“你住在哪儿呀?”

李懋之说:“我住在酒醋局胡同三兵团留守处。”

陈赓打趣说:“老西子就是离不开醋,连住的地方也叫酒醋局胡同。”

6月25日,李懋之又来见陈赓。一见面,陈赓劈头就问:“打了多少‘老虎’?”

李懋之回答说:“‘大老虎’24个,甄别后剩下两个也不可靠,‘中老虎’和‘小老虎’就更多了,甄别量太大,现在还没有完呢。”

陈赓摇摇头,盯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