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两人风趣的对话又引起一片笑声。当时的黑龙江地区,还没有哪个干部的职位能与陈赓相比,然而,第一次在地方领导干部面前亮相的大将军,竟是如此谦和有礼,幽默风趣,陈赓的品格和作风让在座的人钦佩不已。

12月18日,哈军工营房建筑委员会正式成立。建委会主任为李懋之,委员有徐立行、张述祖、张复明、张友亮、高庆魁、高步昆、殷之书、沈正功,另为苏联专家留下一个委员名额,之后又聘请周明【溪鸟】为建委会顾问。办公室主任由张复明来干,陈赓说过,“老汉”办事认真,基建的工作交给他没有错。

建委会当天开始办公; 各个专业组分兵把口,各司其职,年轻人铆足了劲,风风火火地投入工作。

1953年1月15日,哈尔滨建筑设计院王院长和几位设计师来学院商谈建筑规划、年度计划与设计要求,李懋之带领高步昆、殷之书等人与他们详谈总体布局和分期建筑计划。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4 统一思想 中心工作抓好教学(5)

李懋之说,总的要求是房屋建筑要坚固适用、美观大方。教学大楼要气势雄伟,内部宽敞舒适,采光明亮,但要注意节约,不可浪费。每层楼道要三米宽,大门庭要宽敞,立柱要用大理石,教室等房间均采用木地板。

王院长听罢李懋之的意见后,挠挠稀疏的头发,面带难色地说:“哎呀,你们这个基建任务太重了,我们只能先承担今年的工程,明年的任务恐怕得找更大的设计单位来干。我建议你们请王市长召集与建筑施工和附属设备有关的单位开个联席会,通盘解决基建施工问题。”

三天后,王一伦在市政府召开20多个有关单位的会议,他要求各单位把军工的基建当作头等任务来抓,工程的甲乙双方应立即协商,签订合同,准时开工,确保完成任务。市府各业务部门闻风而动,全力支持军工的基建。

哈尔滨的气候是冬长夏短,春秋两季转瞬即过,几乎显现不出来。每年的10月中旬就下雪封冻,冬天的松花江,冰层坚如钢铁,平展的江面,可以跑大汽车;翌年的4月下旬,一场强劲的西南风连刮上几天,天气暖了,树也绿了,松花江两米半厚的冰层才彻底融开,冰块相互碰撞着,发出嘎嘎的响声,随着滚滚的江水向东而去。冻土层自表面向深部慢慢化开,农民们便争分夺秒,备耕犁地。显然这种自然条件给建筑施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了摆脱冻土层,有效抵御严寒,哈军工要求房屋基础必须在两米以下,墙厚达到72厘米,窗户要双层,钢筋水泥构件要现场浇注。在机械化程度很差的20世纪50年代初,三年中竟要完成60万平方米!哈军工基建工程困难之大,让建筑工程公司的经理们直缩脖子,参加完王市长的会,他们普遍情绪低落。

“咱干不了,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儿,军工的任务太急了,这么大的施工量三年完成,神了!”

“军队的事儿可碰不得,一旦干不完,这责任……”

结果王一伦的会是开了,可没有人来和哈军工签合同。王市长急了,他亲自出马动员,好说歹说,建筑工程公司才把1953年的10万平方米建筑项目承担下来,以后的任务另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眼下的主要任务是在破土动工之前,把三材运进来,而材料问题仍是雾里看花。李懋之坐不住了,他去找刚刚上任的新市长吕其恩,吕其恩指定几家砖窑场专为哈军工生产,但是三材是国拨材料,计划经济下统得很死,去年秋天哈军工没有上报计划,现在都晚了三秋,现抓哪儿来得及啊?

李懋之布置完近期的工作,来不及和兰凤打声招呼,带着驻工地代表申文勋科长直奔哈尔滨火车站。

一到北京,李懋之先找在北京开会的陈赓汇报,然后就马不停蹄,四处“烧香拜佛”。他找到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的范子瑜部长。

范部长从红军时代到解放战争,一直是军中理财能手,他听完李懋之的汇报,沉吟片刻说:“你们的计划是晚了点,年度计划要头年做,国家计划才好安排。这样吧,我与建工部陈部长约个时间,咱们一块儿谈。”

陈正人同时接到陈赓和范子瑜的电话,马上派车接范子瑜和李懋之及工作人员来建工部面谈。

“我们又见面了!”陈正人握着李懋之的手,亲热地说:“去年9月周总理为军工学院召开的会议,我记忆犹新。你们筹备期间提出今年建成10万平方米的计划,我早已立案挂在心上。北满的气候条件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