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部分 (第1/4页)

成峦到是安静的多,他的希望不大,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失望。

皇帝陛下看着众人多少有点茫然和狐疑的样子,心情大好,威权带来的快感,也强烈了许多。

“爱卿平身,以后还要多赖爱卿之力,望爱卿勉之。”

张承再次谢恩,才又重新归座。

不过屁股还没坐稳,皇帝陛下便道:“朕拟设四位枢密副使,各司其职,并以为常例,几位爱卿回去,好好想想,可各荐贤良,容后议之,张爱卿……”

张承这里是彻底懵了,如果说周仿刚才冷不丁挨了一棒子的话,他就是挨了一铁锤,还是吃了甜枣之后,挨的这一下。

“臣……臣在……”

“回去之后,你与其他两位爱卿好好商量一下,尽快拿出个章程来,不得拖延。”

张承应承一声,张了张嘴,最终却还是选择了一言不发。

“晋国公。”

赵石这里也有点目瞪口呆,这是演的哪出?

四位枢密副使,还是常设,再加上那几位参知军事,在人数上和中书也差不多了吧?

不过,到底算是旁观者清,稍微想了想,赵石就琢磨出了点味道。

之后怕是中书那边也要有一番变动了,同门下平章事一家独大的情形,在中书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如此突兀的几个决定,让这殿中臣等都感到措手不及,这也同样显示着,皇权大盛的时代,终于到来了。(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张承

实际上,张承并非没有任何准备。

他和种燧相争,各持政见自不待言,只是没想到如此突然罢了。

而且,皇帝陛下明显是想改变枢密院的架构,不管是做给中书看的,还是皇帝陛下有意宣示威权。

最终的结果就是如此,想要劝谏的人,之后必定会上书言事,但现在不合适……

不论是同门下平章事周仿,还是赵石,都无意在这个时候,跟皇帝陛下硬顶,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历代以来,皇权有强有弱,强的时候,皇帝陛下一言可决朝中重臣之生死,弱的时候,连自身安危都不能顾全。

而大秦,如今就正处在皇权渐盛的当口。

这也正是这两年政争所造成的结果,文官集团的消弱,其实也正意味着皇权的强盛,而这也同样说明,大秦的动荡,只是局部的,并不会动摇大秦统治的根基。

殿中众人面面相觑,这个时候,他们几乎同时隐隐感受到了来自皇权的威胁,是的,就是威胁。

自古以来,皇帝和臣下之间,并非只有统一,相辅相成,他们中间也存在着矛盾,斗争。

相互对视之间,众人也都清晰的感受到了那种深藏不露的反感和不安,但这到底是君权神授的时代,这种反感和不安,只能深深的藏在心底。

实际上,即便是赵石,也觉得皇帝陛下这次做的过头了。

自他融入朝堂的那一天开始,他就能感觉的到。大秦没有谁能做到真正的一言九鼎。即使是皇帝陛下也不成。

而今天。皇帝陛下太过凌厉了些,这和习惯中的朝堂运作方式,有了明显的冲突。

这是好是坏,赵石不会去深想,但他知道,自己此时,是持反对态度的,他瞄了一眼角落里的李之问。

心想。是这个人说了什么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找个机会除了此人?

但想想,又不太可能,这人刚到长安,之前从未到过这里,而且,可以说踏足秦境的日子都不多,凭什么让皇帝言听计从?

也许是感受到了他阴冷的目光,李之问一下看了过来,身上明显哆嗦了一下。随即,这位便挤出几许讨好的笑容。并缓缓的摇了摇头。

这无疑是个聪明人,甚至有点聪明的过了头,他不摇头还好,当他微不可见的摇了摇脑袋,却是让赵石心中杀机大起。

不过,当他目光扫过这人帽子底下露出的白发的时候,那颇然大盛的杀气便也平息了下来。

这人老了……应该也有五十左右的年纪了,想想皇帝陛下平日为人,赵石移开了目光。

李之问背后出了一身的冷汗。

大秦朝堂之事,他并不甚清楚,但他却知道,刚才的一幕意味着什么,显然,大秦皇帝陛下的强势,并不是惯常之举。

从那压抑的气氛中就可以感觉的到,这些大秦重臣们隐隐的抗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