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部分 (第1/4页)

衣冠之国,礼仪之邦,在这个时节,唯一得以体现的是,纷纷自戮的“忠臣烈士”罢了……

无一策以治国,无一策以御敌,也无与敌同亡之勇气,空有赴死之心,却又有什么用呢?

和赵石以及大秦君臣想的有很大出入的是,开封城陷落的很干脆……

大军攻打了两天,守城军卒并无多少斗志。

但开封城高池深,到底非是轻易能够攻破,又或是冬天已近,守军还在想着能拖延到大雪来临,秦人会自动退去。

所以虽然看上去摇摇欲坠,但秦军并没有能攻上开封城头。

第三日,城中派出使者,欲与秦人议和,江善不允,悄悄命大将孟青,去到防守最弱的北门。

第四日,孟青部以千余斤火药,炸开开封北门,一举破城。

虽说,孟青部上下,大多被火药震的头昏眼花,身为主将的孟青更是口鼻流血,却还是一鼓作气,攻入开封城内。

不过,让大将军江善后悔的是,这次他用错了人。

这也不能怪他,孟青虽然在大将军赵石麾下效力过,但此时军中,没在赵石麾下呆过的又能有几个?

而且,如今孟青是江善嫡系之一,与江善更是私交甚笃。

将这破城第一大功交给孟青,除了让嫡系立功之外,还想了却孟青心愿的意思在里面。

再加上,派孟青出去的时候,已经和孟青说好,入城之后,要听令行事云云,孟青也满口答应。

但入了城,孟青就发了疯。

除了命副将带兵去攻东门,放大军入城之外,自己则带领一队人马,径直奔了皇宫……

等到江善率大军入城,孟青已在皇宫所在,大开杀戒,将皇宫所在,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地狱。

这还不算,他在皇宫中捉住了正要与爱妃等人,同饮毒酒的赵皇帝,一刀斩下其头颅,并命亲兵将其尸首斩成肉泥。

这才提着头颅,满意的出了皇宫,在皇宫外,大笑三声,再往西方叩拜几次,站起身来,朝众亲兵道:“我孟青夙愿已了,此事本我一意孤行,与你等无涉,回去之后,转告大帅一声,就说孟某对不住他了。”

话音一落,没等亲兵卫士们缓过神来,突然拔刀,自刎于皇宫之前,死后,脸上尤带笑意。

他和南十八一样,都为家丑所累,区别只在于,南十八归隐于长安,放下了宿仇,而他,却以降将之身,覆灭故国,虽得偿所愿,却亏于大节,所以算不得什么英雄。

身死于此,正是应该……

像伍子胥那般,最后为人所害,远不如在他挖坟鞭尸时,便死了的好。

如孟青这般干净利落,虽称不得英雄,却也不脱豪杰行径,此人之行事,也确让后人唏嘘感叹……

不过说起来,世间这样的豪杰,还是少上一些为好。(未完待续……)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四十章惊喜

宋宫之变,可谓是给了踌躇满志的大将军江善搂头一棒。

灭国之战,最辉煌的一刻,毫无疑问,当然是献俘……

不管东宋之后还有没有延续,外间会不会有人拥立赵氏血脉,来苟延残喘,但开封城破,只能意味着东宋的灭亡。

而且,赵家皇帝被堵在了开封城内,无论死活,都将是大将军江善戎马生涯的巅峰。

但……自尽而死,和被秦军杀死对于秦军上下,甚至于大秦朝廷而言,可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一国君王,不管生死,都将有着自己的尊严,这是汉家征战最为基本的一个规则。

当然,这个规则无疑透露着浓厚的儒家思想,但从古至今,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因为这样做,对征服者而言,是有着难言的好处的。

想要混一海内,鼎定乾坤,不但需要军人们戮力向前,而且需要表现出足够的仁慈,大军所过之处,对敌境百姓保有一定的善意,做到极致,便是秋毫无犯。

对待敌国之君王,给予一定的礼遇。

这就是征服者的仁慈所在,会让这个征服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用读书人的话来说,就是得到天下民心,实际上,是堵住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之口而已。

因为无论是百姓,还是读书人,都不愿意见到一个残暴如始皇帝般的君王,登顶天下罢了……

就像大将军赵石伐蜀,最终蜀中孟氏的血脉。也能绵延至今。

征伐西夏。虽然没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