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部分 (第1/4页)

旗开得胜,令各路将领无话可说。”

成武皇帝轻轻一拍桌案,直接来了一句,“爱卿言之有理。”

其他人一听,得,皇帝陛下看来根本不想给旁人说话的机会,这次廷议看上去,真还就是走个过场……

走过场也不怕,只要事不关己,走过场反而轻松自在一些,唇枪舌剑的场面,谁也不想在廷议上碰到,这样的重臣,若是打起嘴上官司,那只能说明,朝中要有一番动荡了,一不小心卷进去,就算囫囵着出来,腿脚上也沾些泥巴。

所以,这样的情势,看上去虽然让人不太舒服,但却是让人心安的。

就算有那么一个两个之前与汪道存有了默契的,见汪老大人都插不上嘴,又何能助之?费力不讨好不说,就这架势,谁还敢在这件事上轻易的开口说话?

有的却还在心里暗自叨咕,之前与汪道存走的太近,也不知之后会不会连累到自己身上……

官场之上,也就是这般了,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的不要太多。

而此时,皇帝陛下终于望向了赵石,笑道:“赵卿有功于国,方从河东返京,几载辛劳,历历在目,本应多歇上些时候,但伐夏之役,非同小可,事关社稷存亡,却不得不再借助爱卿之能了……爱卿可有意领兵,再建功勋?”

赵石随即起身施礼,沉声道:“千秋功业,百战而成,微臣尝自略有微劳,实不值一提,今愿提兵于西北,为大秦,为陛下,了却这番夙愿。”

成武皇帝狠狠一拍桌案,发出一声脆响,随之,身子也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殿中众人一见,也不敢安坐,纷纷起身,恭听皇帝陛下教诲。

“说的好,千秋功业,百战而成,今我大秦强盛至此,即需百战,便当战之,以成天下大业,而将来大秦之功业,是朕的,也是诸位爱卿的,望诸位爱卿,与朕共勉之。”

众人纷纷拜服于地,李圃当先道:“陛下既有如此雄心,微臣等定当鞠躬尽瘁,助陛下壮志得酬。”

众人立时纷纷附和……

皇帝陛下年轻的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哈哈笑道:“好,诸位爱卿即无异议,此事便这么定了,晋兴国公,冠军大将军为西北诸路兵马总管,提调军事,待得战时,凡西北州府,五品以下官吏,不听军令者,尽可免之,此乃朕之口谕,年关之后,交中书与枢密院商定,明发于朝野内外。”

缓了一口气,皇帝陛下继续道:“诸位爱卿回去之后,却不能得闲了,从即日起,户部,兵部拟定条陈,交予中书,枢密院商议,尽早做出准备,明年开春,便要施行下去。”

“兴国公。”

“微臣在。”

“想来你心中已有定计,但抽调何处人马,粮草辎重诸事,颇多烦扰,这样吧……暂晋枢密副使之职,可入枢密院参议军事,督促众人,尽心任事……”

“是,微臣遵旨。”

一句话,又多出了一个枢密副使出来,汪道存脸色灰白,再也无话可说……

(求月票,求赞,没找到无线那边的网页,谁给发个链接哈,咱也去瞧瞧,那边的推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未完待续……)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廷议(三)

定下大事,廷议并未结束。

之后君臣商议的事情便偏于繁琐了,依各人职位,而负专责。

实际上,大军一动,还是兵部,户部职责最重,回去之后,必定得各上条陈。

不过这一次朝廷动兵,与以往便有不同了。

不管有着什么样的提议,也都绕不过在京的两位大将军,种遂还罢了,不会在京中多呆,因为殿前司禁军那里千头万绪,最需尽早准备,所以年关左右,必须回到军中坐镇调度。

大将军赵石会留在京中多些时日,不过也不会太过拖延,最多也就一二月间,便要动身去西北履任。

而第一站,无疑便是平凉。

平凉已经撤了镇军编制,而成了禁军辖下,往西北,便是庆阳,北边则为延州,路途都不算太近,但选择这里为大军聚集之所在,却正是合适。

不过依兵部尚书李承乾之见,粮草囤积,最好还是在庆阳,延州两处。

西北山川险恶,大军征战,损耗必重,粮草运送,离得阵前越近,越是有利,这是经验之谈,赵石也是同意。

其实,要是按照赵石的意思,就应该将延州镇军副指挥使张承召回京师,西北张家驻守西北多年,对西夏山川定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