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环 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 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 PDCA 循环自己找问题, 然后改进产品质量,使包括汽车在内的各种产品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 ●“Kaizen”成本法 在成本的管理上,日本的汽车界创造了Kaizen成本法。 源于日语的“Kaizen”,意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这一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进 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 进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时间、不断地激励员工。设计过程中确定的产 品各功能和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成本,是产品制造及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依据。在这个过程 中,企业可利用 Kaizen成本法来逐步降低成本,以达到或超过这一目标,并分阶段、有计 划地达到预定的利润水平。其计算大方法如下:改善值=本年(月)的实际成本…上年(月) 30

……… Page 32………

第2 章 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 ID2002 的实际成本。这一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企业有能力不断地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一种永无止境、 目标不断提高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这种成本意识是企业长期保持成本优势的基础。 正是凭着这种精细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 80 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 时期,日本汽车充斥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市场。请看下列一组数字: 1970 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 109 万辆。 1974 年汽车出口量超过原西德,并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1980 年汽车出口量增到 597 万辆,其中向美国出口轿车达 340 万辆;日本汽车在美 国市场的占有率达 34%,如将在美合资建厂生产的轿车计算在内,其市场占有率高 达39%。 1981 年出口量为 605 万辆,占日本总产量的 54%,其中轿车为 394。7 万辆;其中 美国是日本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 美国、日本汽车及企业生产状况比较 比较内容 日本汽车 美国汽车 汽车特点 轻巧美观、造型新颖、油耗低、马力大、自重大、宽大、油耗高,做工 使用效率高,做工精细 逊于日本车 2002 年 90 天内每百辆车 丰田 107 次 通用 130 次 的质量投诉率 本田 113 次 福特 143 次 克莱斯勒 141次 存货周转率 38。3% 25。4% 汽车研发周期 3年 5年 汽车生产成本 平均每辆比美国公司低 100美 高于日本 100美元 元 2002 年生产一辆整装车 日产公司 15。74小时 24小时(通用公司) 所需的时间 三菱公司 21。33小时 26小时(福特公司) 28小时(克莱靳勒公司) 工艺水平 车门缝隙、漆面光滑度、焊接工 艺均高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