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シ戳斯芾硇畔⑾低巢棵诺囊庠福��M��腥耸褂玫母鋈说缒远际荌BM生产的)。然而,更重要的一点却是,企业在攻占了这个空白市场之后就能够利用这次成功的杠杆力量帮助自己进入集团中的其他部门—公司首先要顺利完成营销任务,然后才能够大规模地进行产品销售。营销人员发现,如果可以在空白市场中取得绝对地位,他们就能够一路乘胜追击,在各种贸易展览中继续显示公司的各种优势,而且,销售人员也发现自己并不需要依赖营销人员的帮助。与此同时,图形艺术领域中的这个前沿阵地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展,并融入了与图形艺术工作人员交互的外部市场—创作机构、广告宣传机构以及最终的出版商。所有的这些用户都在使用Macintosh软件相互交流各种各样的图形资料,最终,苹果公司这个“非标准”的平台上也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且标准化的系统。

如何才能为“诺曼底登陆行动”的着陆点寻找一个合适的战略性市场空白呢?这是我们在下一章中将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非常知名的公司,它们都凭借我们在上面介绍的方法,即集中全部力量瞄准市场空白,成功地跨越了这条可怕的鸿沟。

3。5 成功跨越鸿沟

下面我们将考察高科技企业中成功跨越鸿沟的四个典范—其中两家企业是应用软件销售商Clarify和Documentum,另外两家是平台销售商PalmPilot和NEON(New Era of Networks)。这四家高科技企业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主流市场空白中占据了支配地位,而且,它们都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支配地位为企业的投资者带来可观的股权收益。不过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两家平台销售商所面临的挑战与应用软件销售商面对的困难是截然不同的。

应用软件企业自然应当采取纵向营销的方式,因为应用软件是与终端用户直接接触的,而终端用户又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行业和职业而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这样,应用软件企业的不同产品就能够适用于鸿沟另一端前沿阵地中的不同市场空白。事实上,在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随着市场的逐步统一,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也将逐渐趋于一致,因此企业就需要推出适用于各种消费者群体的整体产品,这种产品的大规模销售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收入和利润。不过对于应用软件型产品来说,与终端用户的密切关系就导致了产品的大规模销售很难得到足够的支持。

相反,平台销售商发展的驱动力却与应用软件企业恰恰相反。从表面上看,平台企业似乎应当采取横向营销模式,因为它们的产品直接接触到的不是终端用户,而是各种机器和其他类型的程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类产品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提供一种稳定而且标准化的用户界面。平台销售商并不适合采取纵向营销模式,因为它们的产品并不会针对不同的市场空白进行频繁的改变。但不幸的是,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只能争取到为数不多的一些实用主义者顾客。平台销售商通常只会在某一个市场空白内率先推行相关的技术创新,这个首选市场空白中的消费者遇到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问题,以至于它能够优先于其他的市场空白吸引到销售商的注意。但是其他市场空白中的消费者最终也会欣喜地体验到新产品所具有的优势,因为他们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就能够有机会对新技术的表现进行仔细的考察(他们可以观察首选市场空白中的顾客对产品的反应),而且还不需要承担任何即时的风险。如果我们假设企业在执行这种前沿阵地策略时不会出现任何失误,那么首选市场空白中的消费者所遇到的问题就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同时平台销售商也可以从中获得回报,因为至少有一个实用主义者群体(就是首选市场空白中的实用主义者群体)将其产品视为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因此,正是由于技术采用所提供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产品本身具有的任何独特性质,平台销售商才必须在跨越鸿沟时采取纵向营销模式,即使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但是令平台销售商感到欣慰的是,当一个更庞大的市场逐渐兴起时,它们能够比应用软件销售商更容易、更方便地对市场中的机会加以利用。

3。6 Clarify:一家顾客服务型应用软件企业成功跨越鸿沟

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正努力实现自己跨越鸿沟的梦想时,Clarify公司成功开发出它的旗舰产品Clear Support,这款软件系统的目的是改进通过电话工作的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