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无知者无畏 (第1/4页)

第一节

第一章 一朝风雨厦忽倾 天崩地裂山河转

1

大汉征和二年(前九十一年)的仲夏,都城长安,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炙烤的滚烫滚烫。一阵偏南风吹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杂草抵不住太阳的曝晒,叶子都已经枯黄卷成细条了。

自长安城外往东二十里有一个名唤清水的小镇。不同与城里的炎热,郊外倒是清凉舒爽些,微风佛佛,山清水秀。镇子不大,也就百十户人家,但却很是繁荣。一条丈余宽的街道,两旁店铺、酒肆不少。白色、蓝色、褐色的幌子,随着微风飘着,不时有人出入店铺酒肆。街的西头,是一家简陋的茶坊。与长安城的茶坊不可同语,其实只不过是略大点的茶摊而已。再往西,是一块略微宽阔的场坝,周边的农人,赶着早,把自家的瓜果菜蔬,挑来售卖,换点铜板,也好买点盐巴什么的补贴家用。通常农人的菜蔬很快就售卖出去了,除了卖给镇子上的居民,主要的买家就是两座军营。镇东一里外的一座军营,是廷尉署治下的一座叫右监的牢狱,有数百余人口。镇西三里外的是大鸿胪治下的一座叫郡邸的牢狱,也有数百人口。两座牢狱的日常菜蔬杂物供给,都在这个镇子上。

镇子原本不过是一个很荒僻的小村落,原住居民并不多。自军营在村落附近扎下,一些有些家境的军官们慢慢地接来家眷,或在靠近河滩的荒地起屋建宅,或租赁民居,久而久之,便与这村落联了起来,人丁也慢慢多了起来。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兵丁及家眷的流动性,使得这个村落比起一般的村落,多了些异地他乡的人,多了些商贾气,也就多了些繁华与活力。

农人们若是捱到晌午,挑来的菜蔬若还没有卖完,就往茶肆里讨碗水,蹲在门外屋檐下,背靠着土坯墙,听着茶客们聊的稀奇事,就着自带的馒头,喝口热水充饥。茶肆的老板,倒还爽快,乡里乡亲的,一碗水,也不计较。

这茶肆虽是简陋,倒还算热闹,有许多的老客,相互倒也熟悉。常碰到了便聚到一桌拉着家常、聊聊闲事。在北边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一老两少三个人,正在吃茶闲聊。只见穿着青灰色粗布短衣年长点的冲对面二人道:“你二位这两天可曾进过长安城?”

二人道:“未曾去过,怎的,可又有什么奇事?陈老爹,快说来听听。”

老者道:“这两天长安城中可能出大事了!昨天后晌,我堂侄来家,就是在长安城有名的春风楼当伙计的那个,前些天村里来人捎信说他老爹病了回家去了。昨天进城,大晌午的那城门竟然关着,还有大队的军兵把守,只得折返到我家来候着进城。今早又去了,城门还是紧紧闭着。官道上,也不时有马队巡视,怕是又出什么乱子了。”

听老者这么一说,二人唏嘘不止。其中一个道:“不会吧,前两天,我还与牢营里的许牢头和几位军爷一起喝酒了,也没见他们说什么啊?”

另一个接道:“不会有什么吧?许是皇上皇后什么的,在甘泉宫里呆腻了,要出来走走逛逛,回未央宫,羽林军宵禁护卫也未可知!”

听着这边说的热闹,茶肆老板提着铜壶走过来,一边往桌子上的茶壶里续水,一边接话道:“陈老爹说的是有些道理的,或许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了呢。你们没有注意到吧,我可整天在这里看着呢,已经好几天没有见牢营里的人来我这喝茶闲逛了。”

茶肆老板说着,把铜壶顺手放在桌上,指指窗外接着道:“看看菜集,这两天也没见有牢营里的人来叫送菜,兴许是加强管束了。”

老者道:“是啊,你不说,倒没在意。对了,周老板,听说廷尉右监邴吉大人刚复了官,回来了。这两天看见邴大人来过吗?邴大人以前不是也常来你这儿喝茶吗?”

茶肆老板道:“是啊,好人终究会有好报的。邴大人为人正直,得罪了小人失了官。这不,吉人自有天相,皇上又复启用了,任了大鸿胪郡邸狱的治狱使者。不过自从复了官,回了老宅,这么多天了,倒是没见来这,也没有看见邴大人经过这回家。所以陈老爹推说长安有事,我看有可能的。”

茶肆里的人,闻听这儿说的热闹,聊的新奇,便都围拢来,你一句我一句的,猜测着长安城里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时,其中一个道:“快看,那不是邴大人的车驾过来了?周老板快去请大人过来喝碗茶啊!”说着便申手去扯那老板的衣袖。

茶肆老板拗不过大家,只得出来站在门口冲着马车张望。马车徐徐来到门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