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大票子就会像洪水一样涌来,能把他们的房子塞满。”

周正:“看你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模样,你现在肯定早已越过了贫下中农线,介乎于富农和地主老财之间吧?”

同学讪讪地:“我一个小小的办事员算个啥?手中没权,整日琢磨着想腐败……呃,也没腐败的条件哩。”

同学把烟头扔进便池里:“可能法庭辩论开始了吧。走,进去听听。”

周正:“你今天可是帮我的大忙了!”

同学:“唉,你千万别把我刚才说的弄到报纸上去了,要是惹出麻烦,我可不承认。”

周正:“你放心,你讲的,只不过帮助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这个案子的背景罢了,我能给你这老同学添麻烦?”

画面三:周正与同学回到法庭,看见被告黄老板正在向法庭作最后陈述。

周正埋头写稿,满面疑惑地听着黄老板的陈述,黄系广东人,口音难以听懂,再加之紧张,语无伦次,更让人糊涂。

周正站了起来:“老同学,谢你了,我得马上赶回去发稿,现在报纸竞争得如同打仗,要让别的报纸的记者抢了先手,我今天就白辛苦这一趟了。”

同学:“怎么,急得连判决也不听了吗?”

周正:“怎样判决对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鸭子怎么会生出个鸡蛋来?哈,我就拿这句话做文章的标题,妙不可言……简直是妙不可言!”

第二天早上,成都的大街小巷到处响起了报贩的吆喝声:“早报,早报!快看省交通厅一处长被骗一百万巨款!快看《鸭子为什么生出鸡蛋》来!”

过往行人 纷纷购报

这天的《×××报》一版上采用了通栏大标题:“《鸭子为什么生出鸡蛋》”,并配发有两张庭审照片。

甘业民处长一到交通厅,便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当天的《×××报》。他匆匆将文章浏览了一遍,顿时又惊又怒,一掌砸在了报纸上:“混账!妈的狗屁记者,那一百万关我什么事?怎么说成是我的?混账透顶!简直是混账透顶!”

正在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甘业民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了正在四川省警察学校就读的独生儿子焦急的声音。

“爸爸,你看今天的《×××报》了吗?记者说被骗的一百万是你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爸爸,你要真是……真弄了一百万,我在警校可怎么处得下去啊?我今后还有资格当警察吗?”

甘业民安慰道:“儿子,你放心,这是那早报记者胡编乱造的,判决书上写得清清楚楚,那钱,是当事人谌虹的,我不过是履行公民的责任,出庭为她作证……唉,这样吧,今晚你请假回家一趟,亲眼看一看法院的判决书就清楚了。”正与儿子说着话,手机又响了。甘业民道:“儿子,爸爸的手机响了,晚上见。”

甘业民放下电话,拿起手机,原来是朋友见了报纸,担心他出事,特地打电话前来关心。甘业民又作了一番解释:“是老李啊,见了见了,这是记者搞错了,报社张冠李戴,硬把这一百万栽到我头上,我不会善罢甘休的。”

手机正通着话,桌上的电话又响了。打电话的都是他的朋友和亲人,弄得他苦不堪言。而且,当他上洗手间时,看见楼道上有人在窃窃私语,猛一见他,赶紧转过脸,溜进了旁边的办公室。

而此时,正赶往红星中路川报大院上班的周正的心情恰好与甘业民截然相反。

一路上,他路过几处报亭时特意停下来,向报贩打听报纸的销售情况,得知今天的《×××报》因为他撰写的头版文章而导致销售量一路飒升,他像喝下一杯浓醇老酒,欢喜得脑袋瓜子有些儿发晕。

待他走进充满现代色彩的采编办公室,同事们纷纷向他打招呼祝贺。

一位女记者嚷道:“嗨,周正,你怎么姗姗来迟啊?刚才老总纡尊降贵到我们采编室来专门夸奖你哩。你知道吗?今天的早报连续加印了两次,把我们老总那张苦大仇深的老脸笑得来阳光灿烂,温暖无比。”

另一位同事也恭维道:“老总这一高兴,你娃的实习期就算是提前到点了。”

女记者又道:“老总还夸你灵光乍现,说这么吸引人的标题,咋个就让你这脑瓜子想出来了。”

而此时他们的老总正独自呆在总编室里,怡然自得地斜靠在沙发上,点上一支烟,将茶几上的报纸展开,再一次浏览《鸭子为什么会生出鸡蛋》。

正浏览,写字台上的电话响了,老总放下报纸,拿起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