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 (第1/4页)

“恩,靠权谋上位,根基不稳,其父一死,那些将军大臣,就不必说了。”方信点了点头说着。

就算是靠武力统一天下,那些开国功臣,也都富有才干,私下结党,党羽威望都具,对太祖也许还有几份忌惮,但后世难保不是心腹大患,因此太祖多愿为后世拔之。

何况是高明统这种靠权谋上位,以篡其国,又没有统一天下,而且还威望不足的情况——他一死,实际上其国已经分崩离析,其子登基拿到的,只是一个空架子,说不定连帝京都未必能控制。

“如此一来,中原必乱,而天下进入浓烈阶段。”沈轩再一沉吟,就说着:“主上,也许攻城,还要加快,以免中原为枭雄所得。”

方信想了想,不动声色地笑了笑:“无妨,还有一二年时间,先拔了西江,还有一段时间修整和建制,然后我们就倾力而上。”

虽说如此,但是方信还是传令下去,再将后面预备役,带上所有的机石运输而来。

既然有令,侍卫奉令而下,革甲叮当作响,大步奔踏而出,传达命令,调集所有器具,消耗当然很大,起码要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既然中原情况大变,那就等待不得了。

虽然不至于急功近利,但是却也必须加快速度。

调新锐五万军,再加器具,一个月后就可发动总攻,到那时,城中应该只余二万兵了吧……

裴许宣啊,我三十万军劳师动众来对付你一个城,自然所谓是搏鸡也用鹰力,不给他任何翻身的机会了,想到这里,方信不由露出一丝冷笑。

再想了想,就说着:“沈卿,内阁和官制改革之事,都已经准备好了吗?”

“已经发下去,诸官都已经明白,只等主上称王,就可进行。”说到这个,沈轩也来了精神,恭谨地回答着。

称王虽不裂土封爵,但是也建立完备的朝廷体制了。

内阁和七部分立,沈轩也自是第一个宰相,位居于百官之上,这是人臣的极点了,而李家也正式称王传宗。

不知不觉,就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了,两人坐着喝茶,就不由产生这种感慨。

时间快速推移,转眼就是一个月。

这一个月中,方信军已经折损了四万,不过守城军,也只有万许,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如此大的城池,万许兵根本无法面面俱到,这不像棱堡。

实际上棱堡的问题,用巨型投石机也可解决,而且,关键是人心。

棱堡的优点在于没有死角,面积小,几百人就可守之,但是同时也在规模小这点上,如果攻方在外围挖建沟垒,长期围困,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棱堡人心不可守——在草原上,是有大仇,是可坚持。

总之,一月之后,庞大的省城,万许兵根本无法周到守之,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这日,入夜,也点起了火把继续进攻。

方信知道已经到了最要紧的关头,他高踞在高台上,与月光和火把下,眸子闪闪生辉,扫视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惨烈攻防战。

“轰!轰!轰!”

刀光剑影,喊杀连天。

城内城外,已经有浓烟烈焰腾奔而起,照亮了城墙。

楼车、檑木、撞车,不计代价地拼命而上,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要破入,守城方的箭矢和滚石,已经消耗完毕,只有攻城方的箭雨,从箭车上飞蝗一样投射到城内。

而一批批攻城军,如兵蚁一样,涌向敌阵,对摇摇欲坠的敌阵加上最后一点力量。

“轰隆!”终于,一声震响,一处城墙,轰然而倒,飞起漫天沙尘碎石。

攻城一方,也极是疲倦,见得这个,顿时士气大振,喊喝之声震天而起,一时间,把厮杀声和兵器交击的声音完全掩盖。

方信瞧去,下达命令了,顿时,五千骑策马而出,以防有人趁机突围,付出了四万人的代价,自然要全部收回。

接着发布命令,后阵兵员向前压阵,而缺口之处,已经涌入了大批军队。

顿时,城内杀声四起,浓烟火屑蔽空烛天。展开更激烈的近身肉搏战,方信闭上了眼,直到这时,他也并不命令洗城——倒不是仁慈,那些誓死反抗的军民官员,这时,已经没有机会投降了。

修整一日,明日就是屠杀了——将抵抗的军队、官员、将领,一批批和杀鸡一样公开审判和屠杀,然后作成京观,才是大丈夫之所为。

至于百姓,十抽一,抽到就杀,以惩帮助军民抵抗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