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義姐!”苏景祯一回头就立即叫上了,还特别的有感情。

“唉……你亏了啊,本来我是想着做了长辈,这见面的红包就能给一个大的,现在同辈,就只能给你个小的了。”袁咏義摇头装作叹息状,从随身的古姿包包里拿出一封红包,递给了苏景祯。

“多谢義姐,祝義姐青春常驻!年年拿影后!”拿了人的红包,嘴上必须多说吉利话,往后还能拿好多年呢,苏景祯可不能败家。

“我这也有一个。”张志霖也笑眯眯的递上来一封红包。

“多谢霖哥,祝霖哥年年上劲歌十大。”苏景祯虽然有点不理解,不过也赶紧接过红包。

一般来说,张志霖是不用给他红包的,毕竟他跟袁咏義还没结婚,不是亲戚就没这个见面给红包的规矩。

“别叫他霖哥,他澳籍华人,你直接叫他英文名字就行了。”袁咏義听了苏景祯叫霖哥,手臂上的鸡皮都起来了,这称呼有点陌生。

“喂,我祖籍番禺的,跟你们铜关镇也不算远啊,为什么要把我扔到澳洲去。”张志霖不开心了,虽然他国籍是澳洲的,但华人心底都是想认祖归宗的,这桌上的三个是一家子,就自己一个歪果仁?那不是当自己外人么?

“咦,julian是番禺的?我可是正宗南沙人啊,这妥妥的是老乡啊。”苏景祯反应快,一下就接住了张志霖的话。

“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啊,我去叫服务员上菜,今天我们吃烧鹅,这里订个包间可不容易,在外面吃还要排队呢。”袁光华见大家都认识了,起来出门叫服务员去了,这间是香港著名的酒楼,其中以烧鹅这道招牌菜出名。

“那今晚我们有口福了。”张志霖也不是真的生气,只不过是开个小玩笑而已。

第二十章 新厂确定

七月下旬

当苏景祯回到铜关镇的时候,苏况夫妻俩已经选好了新厂的地址。

“爸,你们怎么想到把厂开到南沙去的?”苏景祯一脸好奇,这一般人的想法吧,总是想着把厂开在货运发达的地方,而苏家的新厂却不是这样。

“我跟你爸核算过成本的了,新厂因为不是在铜关镇这边,所以费用很低,然后我们在这边可以租一个小仓库,要是有货要出的话,就把货拉过来,这钱加起来都没在铜关镇租厂的费用贵。”蒋秀霞在自家儿子的熏陶之下,现在也学会了做什么都那数据说事。

“可是以后人工会越来越贵的,搬运货物的成本会变高。”苏景祯对于未来的薪酬水平有着相当清晰的认知,所以先把困难说出来,让父母早做准备。

“儿子,这个你可能错了,对于技术工人的薪水会越来越高这没错,但单纯的人力成本的话,应该不会涨得那么快,毕竟这个行业没有门槛可言,就纯粹是力气活。”苏况在一边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嗯?难道父母现在已经看出了未来快递行业的本质?

“那家里除了开厂,还必须要多买两台货车了,不然每次运货都在外面找的话,成本太高。”苏景祯摇摇头,这事都定下来了,租厂的合同都签了,还说个蛋。

“那要看明年的效益如何了,不过儿子,你没看到咱们家的新厂风景一流么?”苏况拍了拍自家儿子的肩膀,有点得意的笑着说。

“哦?我以为你们选这里是因为离家近呢。”苏景祯一边说,一边跟着父亲走向了新厂的深处。

新厂坐落在一个山岗边上,整个工厂呈七字型,靠近路边的一侧比较长,另外一边探进了小山岗里面,而整个工场还包着一个大池塘。

“这个池塘也算在工厂的租地合同里面的,有一半的租金是承包这个池塘的费用,要是没灾没害的话,一年下来光这个池塘里面养的鱼,就能抵消掉工厂的租金。”蒋秀霞也跟着这父子俩走进来,指着里面的大鱼塘说着。

苏景祯可没想到这里面居然还有个鱼塘,他一开始以为自家父亲说的风景,是围墙外面对的郁水呢。

“这厂不错啊,光是风景就非常不错了,外面是江边,里面还有池塘,依山旁海的,别的不说,风水就一流了。”苏景祯对着父母竖起了大拇指,这景色真没说的了。

“一开始这里的管理处当我们是来租鱼塘的,后来我跟你爸说这外面的铁棚能不能改造,他们还莫名其妙的问要改成什么,我跟你爸没说,然后先把鱼塘跟这地给租下来了之后,再说要改建成工厂,他们直接就被我们的想法惊呆了。”蒋秀霞也很得意的对儿子炫耀。

“那年限是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