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辖凰�挠⑽拿�拼嬗幸晌省���噬现と�灰姿��浦卸加谩皊tock”一词,为什么你们用泛指有价证券的“securities”?李理事长回答,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证券交易所,是以国债交易为主的证券交易所。不过私底下,李理事长对我说,这主要是怕用“stock”(股票)一词在上报审批时会引来麻烦……

上海证券交易所初期交易量最大的是国债,股票占的比例很小。但随着放开价格,加快新股上市速度等措施,股票交易很快火暴起来。当年证券交易的电子化程度不高,委托买卖都必须到证券营业部填写委托单子,由营业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报到驻交易所的红马甲,再由他们输入交易所委托系统。一时间,各证券营业部门前出现为领取一张委托单子排长队的现象。。 最好的txt下载网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三章(11)

为解决交易网点不足的问题,尉文渊在上海文化广场开辟了证券交易大市场,各证券经营机构都到那里设摊接受客户的委托,文化广场一时间人潮汹涌,景象蔚为壮观。我们乘机催促人民银行加快营业部审批速度,申银证券在上海各区县的营业部数量由3家增加到近30家,每家证券营业部都在交易所设有席位,并派驻红马甲。最初每个席位为60万元人民币,后来增加的席位降到30万元一个。尽管每个席位价格不菲,但为了委托通道畅通,不少营业部不惜重金在上交所设了好几个席位。上交所也为此新设第二、第三交易大厅,仍难以满足需要。尉文渊于是跟我们商量,让我们上海几家证券公司自费设立交易大厅,每个席位的费用给我们优惠。以申银证券为例,申银证券在南京东路99号公司本部大楼内设了一个交易大厅,拥有百多个席位,公司交易大厅从此也成为一景。每当外地客户来公司希望参观证券交易所,公司就把他们领到交易大厅,告诉他我们自己的交易大厅与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完全一样。

一两千红马甲在上交所工作,场面壮观。而这带动了周边很多服务业,浦江饭店那一带也因此被称为“东方的华尔街”。

推广与宣传

那几年社会各个方面对普及证券知识的要求很强烈,到处也可见证券知识培训班、讲座班的通知或广告,那几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收到讲授证券知识的邀请,由此到过各地的大学、各种协会组织、一些大的企业集团,甚至还到部队机关讲过课。但是,给我影响最深的是那年到中南海给中顾委一批老前辈讲股票,以及受邀给越南财政部、司法部官员讲证券市场建设的事。

*市长向境外贵宾赠送股票

前文谈到*同志向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凡尔霖赠送股票,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上海担任市长期间也向一批境外贵宾赠送过我们提供的真空电子股票。那是一件有着非常历史意义的事,它发生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夕。

*担任上海市长后,聘请了国际上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和企业家担任上海市政府的咨询顾问,并定期召开市长咨询会议。1990年7月,上海市市长咨询会议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召开,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格林伯格、香港的方黄吉雯等一大批贵宾到会,并有17位代表将在会议上发表讲话。

由于这次会议主题是建立上海金融中心的问题,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外资委参加会议的筹备工作。他们在筹备过程中最犯愁的事,是给演讲嘉宾赠送什么礼物。想来想去,想不出拿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送给这批非富即贵的境外嘉宾。我向负责这项工作的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朱小华出主意,能不能请*市长学学*,给每位演讲嘉宾赠送一张上海的股票。我的目的很清楚,想借此机会提高申银证券公司的社会影响。朱小华一听大声叫好,花钱不多又极有意义。但是,我们都担心朱市长能否采纳这个建议,因为当初我们感觉朱市长对股票持谨慎态度,让朱市长赠送股票,他会同意吗?

1990年,上海已着手筹备上海证券交易所,但*市长对股票极为谨慎,提出光干不说。上海宣传部门通知上海媒体少报道股票,这个规定让一批跑金融的记者非常为难,证券市场的新闻怎么可能不提及股票?讲市场行情怎么能避开具体股票?因此有段时间,跑金融的记者都尽可能避开股票这个词,不得不提时,也都用某证券来替代股票这个词,好在当时也就是七八只股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指哪一只股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有部分人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