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序混乱不堪,出现堵塞交通、人员受伤和治安方面的问题,列举了多少人在拥挤中受伤,多少人在混乱中被偷被抢等等。

报告引起北京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此派出调查小组前来上海。调查组到我们公司调查时,我的回答很干脆,在我们指定的场馆内没有任何被抢被偷的报案,在这些场馆内更没有出现拥挤踩伤的问题。至于场馆外的问题,不属于我们负责的范围,请调查组去向警方了解。

调查组让我带他们到现场看看,一看的确是很大的体育场馆,即使静安体育馆也能坐上3 000多人。那时北京来的调查人员对股票没什么了解,更难体会人们对股票的疯狂,心想这么空旷的场馆内卖股票能出什么事!随后,他们又到警方那里了解,警方称没有这方面的报案。他们想找受伤的当事人调查,当事人不承认是为买股票受的伤。最后调查组只能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结束了在上海的调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三章(23)

上海股票认购证

1992年以前上海的新股发行试过各种方法,初期只要排队付款就能直接买到股票。在对股票普遍认知不高的年代,还曾搞过有奖发行,鼓励大家买股票。后来股票热了,用过排队领抽签号,然后摇号,凭中签号付款买股票。1991年12月,上海还尝试三家证券公司联合租用上海20多个体育场馆,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发放各种股票的认购证,然后摇号,中签者再凭中签号分别到各家股票承销商那里付款买股票,那次动用的工作人员、物力之多,在上海股票发行史上是空前的。为了确保发行安全,几乎调动了上海所有警力,但还是出现江湾体育场和徐汇游泳池等场馆大门被疯狂的人流冲破,造成多人被踩伤的混乱局面。为此,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让申银、万国、海通三家证券公司设计更好的股票发行方式。我们几家证券公司都组织专人绞尽脑汁,拿出了很多方案,最后人民银行让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兼申银证券董事长金运牵头,在集很多方案长处的基础上,形成了1992年30元一本认购证的发行方式。

认购证面向上海市民无限量发行,实行一次发行,全年有效,多次摇号抽签,凭中签号码认购股票,一本认购证可以反复中签。认购证由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公司联合发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受我们委托担任认购证发行的财务总代理。认购证所得收入,扣除工本费、承销费和广告宣传等杂费,其余全部捐赠给上海社会儿童福利事业。

金运副行长为了商讨确定认购证的设计、发行价格、发行方法,一次次召集三个证券公司的老总开会。三家公司坐在一起就争,争得最厉害的问题是三家证券公司在认购证上的排名问题。本来这事简单,整个认购证的设计制作、发行网点安排和组织摇号等大量工作,都是工商银行和申银证券公司承担的,申银证券公司理当排名前面。海通证券公司汤仁荣对排名持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万国证券公司管金生派出的代表不依不饶,坚持要有个公道的说法。我提出三家抽签决定排名,万国证券又认为这办法太俗,提出圆形排名。但是又引起新的争执,圆形也有个上下,那么谁上谁下呢?当时,上海这三家证券公司为获得1992年上海几十家公司股票的主承销资格,斗争早已白热化,因此在各种场合、各个问题上都是明争暗斗、各不相让。后来人民银行代表发言,主张按三家证券公司设立先后排名,查查人行批准设立三家证券公司的文号,顺序是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公司,总算解决了排名的问题。

对于认购证发行的问题,不少人认为一定非常火暴,在确保发行安全方面动了很多脑筋。有人提出每个发行网点的营业面积要大,周围场地要开阔,便于人流的疏散。有人认为维护发行秩序光靠各金融机构自己的经警队伍还不行,还得请警方提供警力支持。万国证券提出每份认购证的收费再提高几倍,避免散户盲目进入。还有人提出认购证发售时间不宜太长,避免发售过多,中签率过低,让人骂我们骗钱。为了认购证发售过程中的治安问题和发行纪律问题,我们没少开会,但就是没人提出认购证卖不出去怎么办?卖得过少怎么办?

1992年1月19日起,30元一张的认购证通过上海全市的证券公司、银行和信托公司的450个营业网点同时向市民发售。第一天,我们怕可能发生的问题出在自己下属的发售点,派了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到各发售点协助工作,同时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也带几个人到处转转,算深入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