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3页)

; “Strategic Interest;” World Defense Review; October 31; 2007。

; “Will our next war be in Africa over their oil?” Reflections; April 10; 2007。

; “Foreign Policy of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伊朗的战争(1)

1978年霍梅尼领导的*革命和随后的劫持美国人质事件,对美伊关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随着美国的石油利益集团被逐渐清除出伊朗这个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在接下来几年里,美国一直指责伊朗参与组织黎巴嫩真主党。有报道称,黎巴嫩真主党对1983年美国驻贝鲁特使馆遭轰炸事件负责。但是,真正令华盛顿和美国石油公司感到愤怒的是,在9·11事件前不久,伊朗声称里海是其领海,并派遣海军和空军驱赶正在那里勘探作业的美国石油公司。1

9·11事件之后,布什总统发表了关于“恐怖主义威胁”的言论,并把伊朗、伊拉克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国”。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布什说:“这类国家和它们的恐怖主义同伙构成了邪恶的轴心,图谋武装起来威胁世界和平。这些政权妄图获得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从而构成了日趋严重的巨大威胁。他们可能向恐怖主义分子提供这些武器,让他们得到发泄仇恨的手段。他们可能攻击我们的盟友或妄图胁迫美国。在以上任何一种情况下,不闻不问的代价都将是灾难性的。”2

正是在这种恐惧和不信任的气氛中,美国开始对伊朗采取行动。西摩·赫什是《纽约客》杂志的记者,曾经获得普利策奖。据他所说,其实早在2004年,美国军队就已开始对伊朗采取行动。在一篇题为《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文章中,他写道:“最晚自去年夏天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伊朗境内进行秘密侦察。侦察的重点是收集关于伊朗公开和秘密的核设施、化工厂和导弹基地的情报,目的是确认和划出36个或更多这样的目标,以便通过精确打击或派遣突击队加以摧毁。”3根据赫什的文章,入侵计划的目标是以有限的打击来推翻现有*主义政权,然后代之以一个亲美政府。赫什的言论似乎是可信的,因为在文章发表后,无论是五角大楼发言人还是布什总统都没亲自出面否认。

这种*裸地侵略一个主权政府的行为,引起了一些美国人的极大恐慌,因为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太惨痛了。在一篇题为《第二次骗我》的文章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防扩散研究中心主任约瑟夫·奇林乔内呼吁在是否轰炸伊朗的问题上进行公开辩论、国会听证会和相关研究。奇林乔内说:“三年前,政府的高级官员全面地误导国家进入一场灾难性的战争之中,现在他们还想这么做”,而且“我们不能让一小撮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议程来决定一个会给全球关键地区带来灾难的事关国家安全的决策。绝不能再让他们这么干”。4

不幸的是,无论这种观点看起来多么有力和合乎逻辑,对布什政府来说却几乎毫无影响。2006年8月31日,布什以严正的口吻,再次警告伊朗人,如果继续其浓缩铀计划,那么“必须承担后果”。布什还警告说,“现在世界正面临着来自伊朗激进政权的严重威胁。”3布什政府这种不怀好意的警告一直是有增无减。2007年4月,国际安全专家和《资源战争、鲜血与石油》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克莱尔宣称,布什已经决定袭击伊朗。在研究2007年1月和2月布什关于伊朗的讲话后,克莱尔得出结论说,布什“已经决定,攻击是他唯一的选择,因而剩下的问题是如何让他的欧洲盟友满意”。3

布什政府给出了三个准备战争的理由:一是伊朗的核计划;二是伊朗暗中支持伊拉克的反美势力;三是伊朗破坏了中东的稳定,从而危及美国的石油供应。3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对伊朗的战争(2)

事实上,由于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布什政府改变了直接攻打伊朗的决定。据布什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希拉里·曼恩透露,副总统切尼一直认为,伊拉克政权的成功更迭就会带来伊朗政府的崩溃。但是,到2005年末,随着伊拉克局势的不断恶化,切尼放弃了这一幻想。5

9·11事件以后,切尼及其同伙计划首先推翻叙利亚、黎巴嫩、利比亚、索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