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听了这话傅作义马上站起来说:“好,还真有不怕死的。”

傅作义来到总部大院,见到约200多个学生排着队伍站在那里。傅作义是绥远省主席,这么多绥远的青年临阵参军,使傅作义激动得眼眶湿湿的,似乎有液体在脸上流动。他向学生队伍走去,看看这个,拍拍那个,有的面孔很熟悉,有的还能说出学校的名字。看到这些学生傅作义太感动了。

他站在队伍前面激情满怀地说:“由于我军务繁忙,没顾上看望大家,你们由绥远来到太原,大家辛苦了!你们都是有志气的爱国青年,想跟着我参加抗日,我代表第7集团军司令部欢迎你们!阎司令长官命我们守卫太原,我们要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日本人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要打出一个样子,给全国人民看一看。”

一个学生领袖模样的人走近傅作义问着:“我们真的能成为军人了吗?”

“是的。”傅作义回头对参谋长说:“让军需处给学生一人发一枝步枪、一套军装,立即分发到各部队里去。”

参谋长领着学生队伍走了,望着学生们那整齐的步伐,傅作义顿时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7)保卫太原

太原保卫战实际是从11月4日开始的,日军首先攻占城北的工业区和外围据点,11月7日下午开始攻城。35军的具体部署是:董其武的218旅守城北,孙岚峰的211旅守城东,陈庆会的新编独一旅守城西,杨维垣的213旅守城南。

11月7日上午10时守城指挥部还很平静,没有多长时间听到市区内零零星星地落下几发炮弹,爆炸声震得地板一动一动的。傅作义要通了炮兵阵地的电话说:“敌人开始试炮,利用试炮的机会,你们要观测敌人炮群的位置,先法制人,在敌人总攻开始前摧毁他们的炮兵阵地!”

中国的大炮怒吼了,成排的炮弹呼啸着在日军的炮兵阵地炸响,在场的日本炮兵没想到中国炮兵没有试炮射击得如此准确。一个个吓得狼奔豕窜,死伤无数。他们的炮群处燃起大火,炮体被击得东倒西歪。炮击还没有结束,总司令便命令转移阵地。无奈为时已晚,日军的炮群并非一处,中国守军的大炮一响,便暴露了炮群的位置,他们还没有来得急转移,一颗颗日本的炮弹便飞过来,在阵地附近炸响。弹雨一阵密似一阵,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中国的大炮便成了哑巴。

下午3时整,日军对太原发动了攻击,突击的重点是城东、城北两处。日军的炮火在飞机的配合下,力图在城东北撕开一个缺口,重型炸弹接二连三地在这里炸响。中国军队在这里也配备了一部分大炮,由于城垣的阻碍,很难发挥作用。所以中国军队一开始,火力便呈现弱势。很快城垣的东北角被炸开一个两三丈宽的口子,砖石倒塌在城外形成斜坡,敌人的坦克、步兵向缺口冲锋。这里是孙岚峰211旅的阵地,孙旅长几次反冲锋把敌人压下去。但敌人凭着炽烈的火力掩护,不断向缺口涌来。危难中孙岚峰要通了指挥部的电话:“总司令,我是孙岚峰,城墙东北角被突破,我请求使用预备队。”

傅作义在电话上说:“孙旅长,你是35军的高级将领,战斗刚刚开始怎么能匆忙使用预备队呢?你冷静想想,在涿州我们是怎样对付这种情况的。”

经总司令提醒,孙岚峰才想起炮雷队。炮雷是35军独有的特殊武器。它的外壳是尺的铁球制成,里面装上炸药,安入导火线,使用原理和方法与手榴弹差不多。在守涿州时奉军就吃过这些铁西瓜不少苦头。

敌人又冲上来,两辆坦克为先导掩护着步兵冲锋。七八个炮雷从斜坡上滚滚而下,日本人不知道这些铁西瓜为何物?并无引起多大注意,等坦克压上铁西瓜,“轰”的一声巨响,坦克被掀翻几个跟头倒在城墙下,敌人这才知道炮雷的厉害。他们看见铁西瓜滚来,扭头便逃,炮雷紧追不舍,一直滚到大队日军跟前方才爆炸,炸得鬼子兵四肢不全,魂飞天外。

战争是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产物,中国人有铁西瓜,日本人有飞机。现代化的飞机与近似原始的炮雷相比,不知要先进多少倍。日本人见进攻受阻,便调来几架飞机在城垣的缺口处低空盘旋,猛烈扫射。中国军队上下受敌渐渐不支。日军乘势发起进攻,成群的日本兵涌上城头。敌我展开肉搏,双方死伤严重。

211旅419团团长袁庆荣负伤,耿震东营长阵亡。日军突破缺口之后分兵两路,一路向城内突入,在小北门处与436团发生巷战。一路沿城墙南窜。危难之际,孙岚峰又一次要通了指挥部的电话:“总司令,不中啦,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