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4月13日何应钦得到张雪中送来的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近日与延安联系的情报,心中十分不安。他找来第一战区参谋长郭寄峤商量说:“寄峤兄,第4集团军频频与延安方面联络,委员长震怒,要我与你协商解决,你看如何是好?”

这是个事关大局的事,何应钦把皮球踢给郭寄峤。郭寄峤并不傻,他知道何应钦早就对第4集团军有意见,想把它调离中条山。郭寄峤心想,你何应钦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你也不能把意见强加于我,我决不能说出这句话,这样是要负责任的。于是郭寄峤笑笑,又把皮球踢给了何应钦。他说:“总长身经百战,运筹帷幄,在战役指挥上是个大手笔,这个事情我倒很想听听您的高见。”

何应钦见郭寄峤如此圆滑,没办法只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说:“第4集团军的防区在中条山的西段,这里是晋、豫、陕的交界处,去延安也很方便,这个部队人员复杂,有许多*分子,他们在这个地方我很不放心。”

“总长的意思是将第4集团军调防?”

“是的,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天到这般时候,郭寄峤是要说话的,不说说自己的意见,到时候也是有责任的。他想了想说:“何总长,你来洛阳时间不长,有些情况还不十分了解,我若不介绍清楚,那就是我的责任。第4集团军在这个地方驻防三年多了,地理熟悉,军民关系处得也好,敌人多次扫荡,就是找不到指挥部的位置,他们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若是换一个新的部队,情况不熟悉,敌人来攻怎么办,出了问题是谁的责任?”

何应钦见话不投机,只好笑笑说:“寄峤兄考虑的还是很周全的,此事以后再议吧!”

郭寄峤说得也很委婉。他说:“何总长是钦命大臣,是管大事的,有些事该断则断,不必事事商议,我们做属下的一定服从就是了。”他的话说得何应钦满心的高兴。

4月18日上午,何应钦收到豫东第3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的电报:日军突破黄河防线,直逼*,郑州告急。

看了电报何应钦惊了一身冷汗,他将心一横,下达了调第4集团军渡河加强郑州防务的命令。而第4集团军的防地让谁去接?再也找不到合适的部队,最后只得让孔令恂的第80军去接替第4集团军的防务。一个集团军的防地让一个军去接,这样的防务能不空虚吗?

4月20日,何应钦又收到日军在茅津、铁谢北岸渡口运送渡河器材的情报。这些情报给何应钦造成一种错觉,他认为日军对中条山久攻不下,要改变战略,这一次的战术是先渡河南攻,占领郑州、洛阳一线的城市,切断中条山中国军队的供给,使中国守军不战自乱。何应钦的考虑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日军善于采取大迂回的战术,台儿庄的后期战役是这样,忻口战役也是这样。这时候他才后悔不该把刘戡的第93军拨给第十战区的胡宗南。他再也抽不出机动部队去加强黄河的防务,没办法他只好把第5集团军曾万钟部的总预备队——陈铁的第14军调过黄河。

一个即将作战的部队,没有预备队是绝对不行的,何应钦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竭泽而渔。

(6)蒋介石的担心

4月21日凌晨,墙上的挂钟敲了三下,何应钦仍无睡意。他坐在案前,一连打了几个哈欠,就是睡不着。他跨出住室,在院里踱着方步。

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上,院里的树木、花草、假山、建筑变得影影绰绰,似有似无的。如果用春风得意这个词形容何应钦前几天的心情的话,那么这几天他的心情是心乱如麻。卫立煌是他的下属,这几年在中条山连战连胜,在全国声誉是很高的。若是在他手里第一战区败下来,有失他一世的英名不说,还要担当不可推谢的责任。想到这些,他呆不住了,心里乱成了一团麻。

屋里的电话铃响起来,在深夜非常刺耳。何应钦急步走进住室,想拿电话又有些担心,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样的消息。何应钦在桌前站了好久,才拿起话筒。

电话里传出几声粗粗的声音,嗓音有些沙哑:“何总长吗?我是孙桐萱。”

何应钦答应着:“我是敬之,孙总司令有话请讲。”

“向何总长报捷,我部与第4集团军合兵一处,围歼*日军,经过激战,歼敌2400人,收复*,这股敌人已渡河北窜。”

听到这样的消息,何应钦心里一振,又恢复了春风得意的神态,他对着电话说:“孙总司令,*大捷,意义深远,我立即给委员长打电话,给二位总司令请功。”

放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