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那样严酷了。1911年,华沙一个较独立的很活跃的科学协会请玛丽作“名誉会员”。 几个月后,那些知识分子想到一个伟大的计划,要在华沙创设一个放射学实验室,请居里夫人来领导,把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学者迎接回去,让她永远留在祖国。

回国这个主意很吸引她,同时也使她害怕。除了身体不适的因素,还有一件事:居里夫妇渴望了很久的实验室,现在终于决定创设了。这时候逃离巴黎,就是使这个希望全归乌有,就是消灭一个伟大的梦想。思归的心情使她犹疑许久,最后还是写了一封辞谢的信寄往华沙,她心里多么痛苦啊!她仍然答应在远处领导这个新实验室,并且把它交给自己两个最好的助手去实地管理。

1913年玛丽回到华沙去参加放射学实验室落成典礼,身体依旧很不舒服。俄国当局自动不过问她的行动,没有一个官员参加为她组织的庆祝会,因此她的祖国给她的欢迎更为热列。玛丽平生第一次在一个挤得水泄不通的大礼堂里,用波兰语作科学讲演。

居里夫人的健康逐渐好转。到1913年夏天,玛丽背着背囊做了一次徒步游历,想借此试验自己的体力。她的女儿和保姆陪着她,这一组旅行者中还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他的儿子。几年来,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之间有极好的“天才友谊”,他们彼此钦佩,他们的友谊是坦白而且忠实的。他们有时候讲法语,有时候讲德语,喜欢不断地讨论物理学理论。

孩子们在前面跳跃着作先锋,这次旅行使他们高兴极了。爱因斯坦精神焕发,对他的同行叙述他心里萦绕着的一些理论,而玛丽因为有极丰富的数学知识,是欧洲极少数能了解爱因斯坦的人之一。

在这次短期休假之后,玛丽到英国去,后来又到了很多其他国家,在那些地方有一些科学上的隆重仪式要她参加,这个女学者达到了光荣的极峰。在法国,两年以来,她的镭研究院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玛丽常常会一个人跑到建筑工地去,在那里拟定计划并且与工程师讨论。这个头发斑白的妇人有一些最新、最“现代化”的意见。她期望建筑一个可以用30年、50年的实验室,愿意这个实验室在她化为灰尘之后可以用好多年。她要求宽大的屋子,要求能使研究室充满阳光的大窗户……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5)

这个女英雄获得这个胜利的时候,已经既不年轻,也不康健,而且还已经失掉了家庭幸福。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她的周围有新设备,有热心的研究者准备同她一起奋斗!不,这不算太晚!

知识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 …1955年),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的创立者。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为了第二祖国,她成了战士

1914年7月。玛丽的周围异常空虚。这时,战争爆发了,她的同事和实验室中所有的工作者都已经入伍了。她身边只剩下了她的机械师,因为他有心脏病,动员不动他;还有一个身材太矮小的女仆。

此时,玛丽只有一个念头:为她的第二祖国服务。在战争这可怕的变故中,她又表现了她的顽强和主动精神。她关上了实验室的门,像许多勇敢的法国女子一样,去当一个白衣护士……她立刻取得了在卫生服务机关工作的证件。在这个机关里她发现了当局似乎不加注意的缺点:所有前线和后方的医院差不多都没有X 光检查设备!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 射线以来,不用动手术就可以探查人体内部,可以“看见”人的骨骼和器官,并且照出相片来。在1914年,法国只有为数有限的几套伦琴仪器,供放射科医生使用。军事卫生服务机关在几个大机构装备了这种设备,供战时应用,如此而已。

居里夫人想出来一个办法,她用法国妇女联合会的款项,创造了第一辆“X 光汽车”。 她在一辆普通汽车里放了一架伦琴仪器和一个发电机,就用汽车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供给所需电流。这个完全可以移动的设备从1914年8月起巡回各医院;伤兵运送到巴黎来后,都用这个设备检查。

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使玛丽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是应该去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还是应该留在巴黎?若是敌军有占领首都的威胁,她是否随卫生机关一起撤退?

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做出了决定:无论什么事发生,她都要留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