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你的意思是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夏王朝?”古风淳的声音都有点颤动了,说完这话,古风淳脑子里一片空白。

“你比我想象中还要聪明啊!”邱晖燕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古风淳喃喃说道。

罗小丹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因为古风淳握住她的那只手,不由地加大了力度,握得她的手隐隐生疼。她不由地问道:“你明白了什么了?”

古风淳一脸的激动,对着罗小丹问道:“小丹,你可知道,中国考古界,最大的一道难题是什么,你可知道?”

罗小丹点了点头,她出身于古玩收藏世家,历史知识是必修课,这点知识还难不倒她,她说道;“不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断代工程嘛,有什么好激动的?”说到这里的时候,她眼睛突然就突了起来,睁得大大的,忍不住问道:“你不会是听了邱姐这番话,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划分了吧?”罗小丹的表情很夸张,她很清楚,“三代”断代工程,是一项极其浩瀚的工程。国家曾经还把它列为了重点工程来规划,花了十多年,调动了数百名极其权威的学者来进行这一项研究。古风淳的父亲古震霆也位在其中,而且是这些专家里面最为年轻的专家之一,可是所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大理想。所以古震霆在w局里继续潜心钻研三代的考古作业,期待有更多的发现。

古风淳却是没有理会罗小丹的话,他喘了一口气,对着邱晖燕确认自己的想法:“两个王朝的历史被人故意叠加起来记载,所以制造出了最原始的混乱,所以后世在计算起这个时代的时候,就会产生混乱,也就会质疑这个时代的真实性,不,质疑它的重叠性,但是很幸运的是,历史曾经出现了一段混乱期,彻底地把这个可能性给抹去了,是不是这样子?”

“不错,就是这个样子。”邱晖燕点了点头,笑了。只有罗小丹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两人在说着什么。

“你们在说什么啊?”罗小丹搔了搔头发说道。她被古风淳拖着走起来已经有点吃力,而在快步行走的时候,古风淳还在与邱晖燕讨论这种深度的问题,她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来了。

见罗小丹一脸茫然的样子,古风淳解释道:“你知道,我们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在作为枢纽,那就是以文字记载下来的史书。从商代的甲骨文里就有发现这种记载,而到了西周,王室更是出现了史官这种职务,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罗小丹听了古风淳的话,不由地点了点头。

古风淳继续说道:“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古代事件,基本都是从古代的史书中得知了,其中许多历史真伪更是难辨,需要我们用心去甄别才能知道真假。”古风淳说道这里的时候,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所以关于古老的历史,我们就很难去分辨出来真伪了,尤其是夏王朝这种古老的王朝,数千年来,更难去分别是否存在过,因为它除了在人口头相传和历史书的记载里出现外,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实物,不在周王朝之后没有出现过实物,因为九鼎,据说就是从夏朝延续下来的,可惜却在战国末期神秘失踪了。”

听了古风淳说了一大堆话,罗小丹却没有听到主题,她想了想问道:“这又与什么重叠的朝代有什么关系吗?”

古风淳点了点头,严肃地说道;“应该说,这两个王朝是名字上重叠了,后世的人故意把它们归为一个王朝,所以在记载里面,有一些信息就被误导了。”

“比如呢?”罗小丹还是不明白。

“比如九州鼎。”古风淳接着说道:“九州鼎是更早更发达的夏王朝铸造的,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落在后来这个夏王朝手上,只是我无法断定,大禹是第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还是第二个的了,不过我更倾向于第一个,因为记载中的夏王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凝聚力,记载中立国不过四百年多一点,就衰落和中兴过许多次。我更趋向第二王朝的开国君王是启,不过按照这样推断的话,这大禹与夏启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纯粹是后世的史官强行将他们凑合成父子的,他们所差的年代,估计不知道有了多少年,更可怕的是,在夏王朝之前,还有着三皇五帝的统治时间,我相信,那才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巅峰时期,对吧?”古风淳转头问向邱晖燕。

邱晖燕含笑不语,示意古风淳继续说下去。不过她的眼里的的钦佩和惊讶却是出卖了她的立场,古风淳接着说道:“当然,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控制起来十分容易。在第二个夏王朝里面,连文字都不具备,能流传下来的东西自然少之又少,又加上人为控制,那知道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