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1/4页)

江言琢磨了一番,竟朗声笑了出来。太后听着,也跟着笑了出来。

这是两句多么温暖人心的话。太后从前还是皇后的时候,护着江言这一个唯一的儿子,即便两人深陷险境,最为艰难的时候,也不必去考虑温饱问题。相反,那些送上来的美味佳肴,她们根本就不敢去吃。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防备,让人心寒。如今的他们一个皇帝,一个太后,依旧是相依为命的母子,这一辈子都不用去抢食,但这一辈子,他们也体会不到寻常人家那种简单的温暖。

可是宁慈让他们明白了,这个世上,还有这样的暖。

“好!”江言率先拿起了筷子:“看来朕今日要做一回不孝子,与太后抢一抢食了!”

太后怔了一怔,笑着摇摇头,伸手点了点江言的脑袋:“你啊!”

等了这么久,大家都饿了。江言一声令下,一对母子和一对夫妻加上小鱼儿这个小豆丁,就这么开吃了。

吃下第一口,江言整个人都愣住了,诚然他不是第一次尝宁慈做的菜,这么多年,他也从来没有少吃过山珍海味。

番茄带着微微的开胃酸,配着可以整块放心吃下去的鱼肉,鲜美到快要让人把舌头咬下来!那一刻,江言更是冒出一个十分不可思议的想法——若是他每日处理完朝政,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寝殿,等着他的,是他的母后,他的妻子,和这样一桌简单却鲜美无比的饭菜,强敌内患,他还有什么好怕?

宁慈的粥熬得很有水平,太后竟直接吃了小半碗,一边吃一边忍不住赞道:“稠糯滑口,这是哀家吃过最好吃的白粥!”

宁慈笑道:“稠糯,是火候的掌控。滑口,是因为粥里加了少许的油。太后可知,其实民间真正食用的粥,并没有这般讲究?”

太后似乎十分有兴趣,手中停了停,目光望向宁慈,似乎是在等着她说下去,不只是太后,连江承烨和江言也忘了过来。”

宁慈拿了一根筷子在手里,浅笑道:“民间的饭菜只是为了果腹,无论是为了省柴火还是省油盐,都不会有这般讲究的做派。民间吃的粥,其实叫做稀饭。稀饭和粥看似同一种说法,实则又有区别。”宁慈伸手把筷子插入了自己的碗里,筷子直直的伫立在那里,并没有倒下。

宁慈继而道:“稀饭入筷即倒,粥浓稠,入筷不倒。若是人的脾胃受损,身体运水的能力就会下降,所以吃稀饭反而不利,唯有水分恰到好处的粥,才是真正有利消化。所以太后往后要吃这个,须得让厨子好好的掌握火候。”

这是太后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竟然听得十分认真。

江言望向宁慈的目光逐渐深邃,良久,他轻笑出声:“想不到今日不过一顿家常便饭,宁慈你反倒让朕受教了。”

太后笑着望向江言:“皇帝有何受教?”

江言垂眼望向了碗中的粥,笑道:“朕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明君,大周民丰物阜,足以令别国羡慕。可如今朕才觉得,真正的物阜民丰,是要让百姓不再省那一柴一油,能吃上利于脾胃的,入筷不倒的粥。”

太后的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神色,江承烨和宁慈对视一眼,心中都微微有些震撼。

也许这才是一朝天子。

他身上背负的,是万民的幸福安康。

这一顿饭,大概是太后这些日子以来吃的最为满意的一顿。宁慈告退的时候,太后直接拉着她嘱咐,要多往宫中走动。

江言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对太后道:“母后,先前景王妃曾进宫说过的事情,母后已经答应了。只是儿臣如今觉得……”

太后却是笑了:“哀家又不是一国之君。方才哀家还觉得皇帝有了一国之君的觉悟,怎的一转身就泛起糊涂来了?”

江言了然,继而躬身道:“那……儿臣这里的一道圣旨……”

太后对一旁的宁慈笑了笑,深色间带上了疲惫:“皇帝做主吧。哀家许久没有吃的这么舒服了,现在要去消消食。”

“是。”江言恭敬地退下,连带着江承烨一家也跟着出来了。

江言带着他们一家三口去到了御书房,取了圣旨交给了身边的贴身太监,末了,他对着宁慈淡淡一笑:“普天之下,用一道番茄鱼换太后一个反悔的,只有你一人了。”

宁慈笑而不语,江承烨一脸自豪。

回去的路上,随行的公公简直客气的不能再客气,坚持不敢与世子爷一家乘坐同一辆马车。宁慈也不勉强,和江承烨上了马车。

今天这道菜吃的十分欢畅,江承烨和小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