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顾茗和白芳芳又不是傻的,自然是紧紧跟着张教授上去,就怕错过了这难得一见的宝贝。

张教授十分小心的将珐琅彩瓷碗拿在手中观察,感受抚摸时来带的触感。将碗底翻过来,看见上面有蓝彩“康熙御制”四字款,楷书写就,典雅凝重,与器型相得益彰。

“康熙珐琅彩存世极其稀少,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一书记载‘瓶类甚少,均无大器。传世品较少,大部分保存在台湾省。故宫博物院藏品多为圆器,仅藏一件紫地采莲纹小瓶,釉面因烧制时火候过高而出现焦彩破泡。’据传说有部分珐琅彩瓷在溥仪逃难的时候流传了出来,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其中的一件。”张教授见白芳芳和顾茗在一旁也看得很是仔细,便缓缓开口解说道。

“张教授,那这个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白芳芳压低了声音问道。

张教授不甚赞同的看了白芳芳一眼,并没有开口回答,只是微微皱眉。

顾茗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觉张教授的神色之间有着一些疑惑以及不确定,恐怕他这一时半会儿的对于手中的珐琅彩瓷碗也难以判断真假。

“能给我看看吗?”顾茗深吸了一口气,鼓起了勇气,对着张教授道。

张教授考虑了一下,最后还是将手中的瓷碗轻轻的放回了桌上,同时郑重的小声叮嘱道:“小心点。”

顾茗点了点头,双手同时伸出将桌上的瓷碗给拿了起来,甭管这瓷碗是真是假,顾茗可是一点也不敢大意,要是出点什么意外那她可就麻烦了。

“嘶!”珐琅彩瓷碗刚一入手,顾茗就忍不住倒抽一口气,引来了旁边的人诧异的注视。

第十一章 退出

没有,什么感觉都没有!

顾茗的额头上不受控制的冒出了一层细汗,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手中的瓷碗。

这吸引了张教授偷偷摸摸的前来观看,搞得这般神神秘秘的东西居然是个假的?

顾茗的左手细细的将瓷碗从上到下摸了个遍,左手硬是没有传来一丁点儿的热度,心中也没有任何的异样之感,比起之前在架子上摸到的元青花,这个差距才叫大。

“怎么了?”白芳芳一直紧张的盯着顾茗,此刻听到顾茗发出的声音,不禁出声问道。

不仅是白芳芳,就连张教授也投来了疑惑的视线。

“没事。”顾茗立马回道。

她偷偷的朝着周围扫视了一圈,发现屋子里其他的人也因为她的动静而将注意力投了过来,这顿时让她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原本以为万分珍贵的瓷碗这会儿却让顾茗感觉是个烫手山芋一般,为了不再引起别人的异样,同时也为了确认一下她左手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她便强忍着心中的悸动,拿着瓷碗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一遍。

瓷碗的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碗上色极鲜艳且柔和。

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与她手中的瓷碗也相符合,不管怎么看这瓷碗都是精品。

只是她的左手……

或者这个还得拿去专门的机构检测碳十四确认文物的年代?不过碳十四检测是要取样的,这么一来多多少少会破坏文物的完美。

顾茗尽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自然一些,轻轻的将瓷碗重新放回了桌子上,而白芳芳则是征求了张教授的同意之后也拿起瓷碗看了起来。

白芳芳作为陶瓷鉴定专业的学生,对于瓷器鉴定的热情与知识可是比顾茗高多了,掏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看得那才叫是仔细,遇到不太明白的还小声的询问张教授。

只要白芳芳问的不涉及这碗是不是真的这种问题,张教授都尽可能的细细解说。

这珐琅彩瓷碗是人家摆在店里要卖的,旁边还几位疑似买家的人,张教授可没白芳芳这么迷糊,能在这个时候随随便便的说真假,他不管说真的还是假的总会得罪一方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开口。

顾茗退到了一旁,将自己的左手自然的垂在大腿边,眼睛不由自主的直往之前看过的,架子上摆着的那件元青花瓷盘。

张教授在给白芳芳解说之余心中也不忘思考刚才顾茗的异样,虽然顾茗嘴上说了没什么,可他当时站得里顾茗最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那抹震惊,还有随后仔细观察瓷碗时那怎么也遮掩不掉的疑惑。

鉴定古玩,特别是旁边有其他人的时候要谨记不可喜形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