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她这才弄清怎么回事儿,敢情三郎半夜把三丫的脚趾头当成鸡腿了?

听见动静披衣过来的王二郎,暗中摸索着打着了火折子,待问清什么事儿,也是哭笑不得。

望望睡梦中的三郎还一脸幸福满足的样子,少年的眼眶不知不觉地就红了。

心月抱着三丫好歹把她哄睡了,见王二郎还没有走,不由蹙眉:“这么下去也不是个法子啊,我们大一些还能撑得住,可弟弟妹妹怎么受得了啊?”

王二郎听了就长叹一声,若是大哥在的话一定有法子弄些野味回来充饥的,可怜他除了会写几个字,拉不开弓打不了猎,眼下大雪封山,又没有柴禾可打。这个家,难道要在自己手里散了吗?

他越想越觉得窝囊,忍不住一拳砸向硬实的墙上。

心月无奈地瞪了他一眼,劝道:“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你这样空发牢骚毁了自己的身子有什么用?还是先去睡吧,等明儿白天再说。”

也只能这样了,王二郎心酸地回到了东里间,躺在炕上到底没有睡着,翻来覆去地贴了一夜的烧饼!

第二日醒来,外头天儿已经大亮。

心月一骨碌翻身坐起来,埋怨自己又睡过头了。谁知道披衣起来看时,原来又下了一场大雪。

院子里,雪地上停了好几只觅食的麻雀,吱吱喳喳地跳着。

心月不由撇嘴苦笑,人都没得吃的,这些鸟也只有等着饿死了。

她慢慢地穿衣梳头,等洗漱完,才打开门走了出去。

一股刺骨的冷风夹杂着雪粒吹进来,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邻居何氏已经端着一个葫芦瓢站在门口喊着她,心月连忙来到门口,见那葫芦瓢里却是半瓢大麦。

“你那不着调的婆婆走了那么多天也不回来,这一大家子又没个壮劳力可怎么过呀?”何氏一边说着一边把葫芦瓢往心月手里递,“好歹回去泡了熬一顿粥吃!”

心月知道何氏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半大的儿子,日子也比他们强不到哪儿去。忙推辞着,“婶子的好心我领了,只是婶子家里也不宽裕,这些还是留给自家吃吧。”

“我家有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你们几个!”何氏执意不收,心月眼含热泪端了进去,旋即又把葫芦瓢还给了何氏,“婶子的大恩大德我永远忘不了!”

比起杨氏的自私冷漠,何氏不知道要热心多少倍!

有这样的好邻居,也算是这辈子的福分了。

心月再三地谢过她,才转身回去把大麦泡上。

王二郎和三丫三郎他们也都起来了,二丫还赖在炕上偷懒不想起来做饭。

心月也不想理她,自去收拾锅屋里的炊具。

她没舍得一下子把这些大麦都熬完,留了一小半,留作最饿的时候吃。

一家子喝光了大麦粥,无所事事地坐在屋子里。

三丫和三郎两个还嚷嚷着肚子饿,这让心月越发难过。

眼瞅着院子里聚了好几只麻雀觅食,她忽然心生一计,顿时来了兴致。

她兴奋地喊来王二郎,把家里的一个竹匾拿来扣在雪地上,又拿一根小木棍支起来,在木棍上缠了线遥遥地握在手里。

竹匾下头撒了一些大麦,心月就带着三丫和三郎坐在门口,专等着那些麻雀来啄。

“大嫂,我们要逮麻雀吗?”三郎到底是个六岁的孩子,耐不住性子,不知道心月要做什么。

“嘘,别说话。等逮着了再说。”心月忙竖起一根食指,小声地比划着。

三郎看得似懂非懂的,却也听话地不吭声了。

王二郎站在他们身后,也是惊奇异常。这个大嫂可真是有法子啊,这招儿他也就小时候见他爹弄过,可后来长大了,一头扎到书堆里去了,竟然就忘了。

冬日里,麻雀无处觅食,可是最好捉的时候。

逮几只好歹也能果腹啊,不然弟妹可撑不住了。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一边自责着,一边兴奋地搓着手,眼睛瞪大了望着那个竹匾!

一群五六只小麻雀蹦蹦跳跳地过来了,看着竹匾下的大麦,就往里头探头探脑的。但是还是不敢就跳进去吃。

心月也不动,那根长长的线埋在雪地里,麻雀看不到。

她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垂钓者,单等着鱼儿上钩了。

一只麻雀终于受不了诱惑,蹦跳着进去就猛啄了一粒大麦。

王二郎在后头紧张地掌心出汗,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