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4页)

他在院落中席地而坐,周边坐着男男女女,秋凌华、张家兄妹都在旁听。这位老先生无有门户男女之别,只要有心求学皆可听讲。

小厮送来拜帖,张玉琪上前接过,看到上面的字迹不自觉惊异出声:“咦?班长的拜帖?他怎么来了?”

“子松,你把信给老夫瞧瞧。”冯大先生似有所感,让张玉琪将信递过来。

子松,是张玉琪的表字,昨日让冯大先生给取的。

张玉琪赶忙将拜帖递上:“这是晚辈一位同学,想来是找晚辈的?”

冯大先生没说话,接过拜帖,手一顿,自语道:“墨意之气?这是哪家的小子?”看到拜帖上的名字。冯大先生心中讶然:“荀家那小子?前年见他还没领悟文心,如今居然进入第二重境界?就算他作为解元公。也不能这么快啊。”

“你去将他请来。”冯大先生让张玉琪跟自己一个弟子明东去请荀易,顺带看着拜帖渐渐明白荀易的来意。

却说张玉琪去门口。只见荀易站在大门边静候。

“班长怎么来这边了?先说明,我今天已经把作业写完了!”

“又不是来找你的。”荀易撇撇嘴:“我来拜见冯大先生。自从祖父丧礼时见过先生一面外,再不曾相见。今日,听闻冯大先生前来晴隆城,学生理应拜访。”

冯大先生、荀钰以及荀易名义上的老师陶老太傅,这三人皆是先帝时期的老臣,位列三公。

如今荀钰身故,陶老太傅隐居秋华山庄,唯有冯大先生行走江湖。秉承先儒精神,在外行教化之道。

荀易彬彬有礼,又亮出自己的身份。张玉琪还有明东将他请入内宅拜见冯大先生。

冯大先生文武双修,不单单把君子剑演绎至先天境界,更将文道的文心推演至第三重“春秋刀笔”的境界。

荀易走到院内,顿觉一股凛然正气碾压而下。

顿时,荀易心神一震。在他眼中,这位老者并非凡人,而是如同一卷书籍慢慢翻开。洋溢着一部春秋历史,如画卷般展开。

“春秋刀笔,文动青史!”荀易面沉如水,主动以自身文气应对。

除却他以外。在场还有四五个领悟“墨意经纶”境界的书生被冯老先生的浩然文气压制。

一个个面色苍白,忍不住站起身以自己的文道应对。墨气涌动,如蛇如龙。跟荀易身上缠绕的墨气似同出一源。

孙戬在荀易体内自动苏醒:“春秋刀笔,甚至还有更上一层锦绣乾坤的意境。”

文心第四重江山如画。气成锦绣五色,书画乾坤。故又名锦绣乾坤或者江山绣锦。

其他人摸不着头脑。只有几个冯大先生的弟子隐有所悟:“这位荀家公子居然也已经领悟文心,居然能够让老师以文道修为相试?”

君子斋的人大半都有文心,只是第一境界“丹心明湖”的书生居多。达到“墨意经纶”境界的人,只有寥寥几人。

秋凌华和张淼姐妹俩不明所以,看着站起来的诸位师兄。秋凌华看到荀易后又惊又喜,这可不就是几天前帮自己和祖母解围的人?

诸人以墨意相抵,见荀易尚能支撑,冯大先生眼睛一亮:“好小子,比上次相见多了不少学问啊!”

主动伸手一点,一行小字凭空浮现在院内。

青黄二色字体落在众人面前:“以松雪为题,作诗赋词。”

指尖文气盈动,青黄二色文气泊泊而出,在大堂演化一片书山学海。不单单是荀易,众多弟子同样被冯大先生卷入自己的领域。

这片领域不断传来朗朗读书声,四周风景变幻,皑皑白雪,挺挺苍松,诸人面前浮现一张张书桌,上面摆放笔墨纸砚。

秋凌华等人相互看看,各自提笔写诗。

而那些领悟文气的人则用自己的文气作为墨汁。娟娟白气在面前流淌,化作一篇篇诗赋演青松白雪之景,最终融入这一片领域。

这是丹心明湖境界文士的手段,荀易等几个领悟“墨意经纶”的文修则另有手法。

或画画,或弹琴,正设法破开这一片领域。当然,也有人吟诗作对寻找领域的真意。

这片领域,就是冯大先生以“以松雪为题,作诗赋词。”这九个字演绎而来。如果按照题目走,便落入下乘被冯大先生牵着鼻子走。

几个文道书生彼此看看,不肯服输。各自寻找其他办法,想要破除这一方领域。

音律动人,震动天地法则,寻找领域松动之处。

书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