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萧贵是次日上午才进城的。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将主力大军一万人驻扎在了城外,并摆出了面向淮安城的防御阵势。然后只带了三百亲兵入城。

萧贵带着萧英等一干将领策马在宝应的大街上缓缓巡视着,看着城中竟然有序,也是不断颔首。表示满意。

县令何望及师爷尤条也因为献城有功,也被萧贵恩赐骑马,跟在身后。都说南船北马,两人都是江南人氏,出行不是坐船就是坐车,何时曾骑过马。骑在马上屁股怎么都感觉不舒服,但是又不好提出来,只好强忍着别扭硬撑着。幸好萧贵走的并不快。还勉强跟的上。

萧贵边走边看。频频点头,心情大好。转身对身后的何望及尤条嘉许道:“两位深明大义,迷途知返,能够在关键时刻拨乱反正,重新回归大明,助我军保境安民,实在是大功一件,本将军一定会在秦国公面前替你们表功的。国公爷知人善任,奖惩分明,胸怀广阔,必定有所嘉奖。”

何望闻言顿时心头一松,随即又期期艾艾的道:“大人,草民听说国公爷曾发布了一个汉奸榜,上榜之人罪不可赦,必死无疑,不知……”说完一脸惶然的看着萧贵的脸色,生怕他说出什么让自己心跳加快的话来。

萧贵闻言一愣,随即心中明了,淡淡一笑问道:“何县令,自比洪承畴,范文程,冯铨之流何如?”

何望一下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萧贵何意,只好转头看向自己的师爷尤条。

这尤条的确是个心思玲珑之辈,一听萧贵这话,急忙拉着何望翻身下马,长跪在地,恭声道:“草民代东翁谢国公爷不罪之恩,谢大将军不罪之恩 !”

这时候何望也是反应了过来,急忙跟着长伏于地,心中却是大喜。

萧贵哈哈大笑,饶有兴致的看了跪伏在地的尤条一眼,催马继续向前去了。

萧贵进了宝应城的时候,萧毅率领大军也堪堪到了高邮城。

大军开到高邮城下的时候,萧毅高踞马上,用马鞭遥指高邮城饶有兴致的对身边并辔而行的马茗月道:“想当年,洪武皇帝本为淮右一布衣,起于微末之中。从濠州发迹,兴起于滁州。当时与太祖争夺天下的有张士诚,陈友谅等枭雄。其中张士诚就是据这高邮城而建国称王,并且在这小小的高邮城下阻挡了元朝百万大军长达四月有余,从此名震天下。如今三百年过去了,物是人非,那些当年的英雄也好,枭雄也罢,都已经长眠地下,化为黄土了,但是这城池却依然耸立不倒。正如杨慎词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啊!”

马茗月闻言脆声笑道:“大人正是年少英雄,大展宏图之时,怎么却学着古人发起这些老气横秋的感慨来了。太祖当年兴起于滁州,大人不也正是兴起于滁州吗?张士诚曾在高邮城称王,名震天下。高邮城现在不也被大人收入囊中了吗?从这一点上来说啊,我倒觉得大人将来一定也能名震天下,功在社稷,不说张士诚了,就是比起太祖皇帝来说不得也是不遑多让。”

萧毅没想到自己随口这么一感慨,倒是引出了马茗月这一番话来。对于这个英姿飒爽的的丫头能无所顾忌,自然而然的说出这番在别人看来大逆不道的话来也是有些意外。自己现在依然还是明朝臣子的身份,这自比太祖皇帝的话要是说出去,那肯定能引起一番不大不小的风波来。说不得自己还得被冠上一个狼子野心的评价。不过,萧毅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现在又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对皇权根本没有多少敬畏之意,所以也根本不会在意这些。

正待再说的时候,一骑快马疾驰而来,到了跟前,马上骑士快速的翻身下马,单腿跪地递上一份战报道:“总督大人,萧贵总兵已兵不血刃取了宝应城。”

萧毅闻言大喜,急忙展开战报匆匆阅毕,神情振奋,转身对身后的王青嘉吩咐道:“传我将令。全军休息半个时辰,用餐喂马,半个时辰后向宝应城进发。”(未完待续。)

ps: 这几天都比较忙一些,只有晚上回来才有时间写。有推荐票的同学请不要吝啬哦,这对老猫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精神鼓励!

二百四十章 危机

当萧毅接到宝应城破的消息的时候,淮安的洪承畴也从几个逃回淮安的汉军旗溃兵口中得知了勒克德浑全军覆没,杨永兵败逃入宝应城的消息。但是因为萧贵的吩咐,城头上暂时还没有打出定北军的旗帜,同时由于定北军斥候骑兵的四处出没,洪承畴此时还不知道宝应城已经易主的消息。

总督府中,当洪承畴从那几个失魂落魄的溃兵嘴中知道事情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