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序言

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这句话不是简单的遗传学,而是强调教育的重要。一般人印象中,父亲溺爱孩子天经地义,常常可以见到对子女百依百顺的父母,做父亲的并不是皇上,甚至穷困潦倒,可他们那些可爱或并不可爱的孩子,一个个都是货真价实的小皇帝。

我父亲对儿子根本谈不上溺爱,也许一生太不顺心,过于书生气,年纪很轻就当了右派,一直在从事一份自己并不太愿意干的工作,记忆中,我从未对父亲提过什么蛮横要求。我不喜欢要这要那,甚至连最普通的索取,也很少向他开口,衣食住行这类生活琐碎,根本不应该归父亲管。

我伯父谈到自己与祖父的关系,感慨最深的是祖父过世,从此少了个谈话的对象。伯父一生都与祖父生活在一起,煮酒对坐,促膝倾谈,有这样的感受并不奇怪。父亲自从离家参加革命,从此天南地北,因此他和祖父难免一种断裂。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和父亲的关系正好与伯父相似,子承父业,我们父子之间更多的只是些谈话,成天喋喋不休,用母亲的话说,像一对好斗的蛐蛐。你来我往,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在这样的谈话中我得益太多。

蒂姆?拉瑟特在美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著名的“媒体明星和政治操盘手”,这当然与从事的行业有关,他是国家广播公司(NBC)最热门谈话节目“会晤新闻界”的主持人,无论当选总统还是准备竞选总统,对他的“顶尖采访者”的身份都十分忌惮。由于看不到他主持的电视节目,我只能通过两本书来了解这位“清洁工的儿子”。蒂姆的两本书的关键词都是父亲,第一本书是蒂姆父亲的故事,第二本书是因为蒂姆父亲而引发的别人的父亲故事。我无意评价这两本书的优劣,平心而论,如果有可能,大家最好把这两本书都看一下,尤其是后一本,更加直截了当,更加清晰可读。

为什么一些非常普通的父亲话题,能引起大家那么大兴趣,造成那么强烈反响,作者竟然收到将近6万封关于父亲的来信。出身贫寒的蒂姆最终成了大名人,他的成长历史对常人来说无疑有励志的妙用,但是很显然,读者被打动绝不仅仅因为蒂姆是名人。

在蒂姆的这本书中,可以读到那些被放大和聚焦的父爱。因为聚焦和放大,阳光射向了被遗忘了的角落,我们会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有太多的父爱正被忽视。事实上,这样的忽视带有普遍性,不只是发生在名人身上,也不只是美国人独有。父爱如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掩卷沉思彻夜难眠,当年与父亲侃侃而谈的情景,活生生地就在眼前。

叶兆言

于南京河西

2008年12月18日

引言(1)

2004年春天,我出版了一本写我父亲的书,写他给我的教益、他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这位勤奋、谦虚、性格坚毅的人所怀的挚爱与崇敬。《老爸拉斯和我》是这一年5月出版的,出版商派我去外地进行一次宣传,希望其他地方的人都能把这本书当作父亲节献给父亲的一份礼物,踊跃购买。

巡回宣传开始,我先到了芝加哥。令我宽慰的是,人们竟排着长队买书,而且不少人请我在书上签名。后来发生的事实在叫我吃惊。

“请写上两个字:给老爸麦克。”一个人对我说。接着一个又一个的购书人都提出相同请求:

“书是送给老爸马里奥的。”

“请写上:给爸爸曼纽尔。”

“送给爸爸伊尔夫。”

“老爸威利收。”

“给爸爸斯坦。”

我一直认为我的书只有我家乡的人,纽约州布法罗市的读者感兴趣。一个在爱尔兰天主教居民区长大的年轻人,父亲是卡车司机、环卫工人,他的故事能够扣动更广大读者的心弦吗?我没有把握。但是不久我就发现,在我家乡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拉斯老爸”。许许多多善良、勤恳、热爱祖国的人,同我自己的父亲有很多共同之处,虽然这些人的宗教信仰和祖籍同我父亲并不相同。我写了一本关于自己父亲的书,称誉的不只是我父亲一个人,也是对其他无数个父亲的赞扬。

“你写的简直就是我的爸爸。”人们对我说。或者说:“你父亲跟我父亲一模一样,不爱说话,就知道疼爱人。”要么就说:“谢谢你对自己父亲的这种正面描述,我深有同感。”

在不同的地方,总有人递给我一封短信,让我在空闲的时候读一下。接到这样一封信,读完以后,我就会知道另外一位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