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围棋、美食、旅行……技术与能力是工作上明确有用的专长,而嗜好则证明一个人多才多艺而有趣,是个性格鲜明、举止出众、特立独行的人。

有心而长期稳定地培育、学习、追逐,则是培养自慢绝活不可或缺的方法。年轻时的同学、同辈或朋友,几年不见之后,忽然发觉他们都变成某一领域的专家,这就证明了自慢绝活并非天生拥有,而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专长,不断地长期努力学习、追逐而来!

每一个人都应该自我检讨一下:我有超乎常人,让自己自信、自豪,永远可依赖的自慢绝活吗?

■后 记

许多人在组织中,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能力不明、影像模糊,对组织的贡献也不足,存在需要靠人缘、靠内部公关,这种人永远是组织中最辛苦的人。每一次变动,随时可以被取代。

我其实胸无大志,只求不要看别人脸色,有自己的尊严,因此只好不断培养一种无可取代的专长,但最后发觉这原来是每一个人真正的价值!

10口水多过茶

每个人都有梦想,也都有理想,但大多数人有想法没方法,不知道怎么执行、怎么下手,因此让计划停在空想,一事无成。

耐克(NIKE)的广告名言〃Just do it!〃深入人心,对休闲、对运动,或许我们都能〃Just do it!〃但是在工作上,我们敢这样吗?我们犹豫,美其名曰〃害怕〃;我们讨论,美其名曰〃充分沟通〃。但就是缺乏行动,没有行动,一切停在原地。我们宁可在行动中犯错修正,而不要成为口水专家。

▲虹桥▲书吧▲BOOK。▲

第20节:第一章:自慢的观念态度(12)

工作中经常遇到一种状况:当某主管提出某项新构想时,经常就会有许多人从各种角度反复斟酌,有的人说这可能会有某种副作用;有的人说,这个构想不周全,还需要仔细研究。经过大家的七嘴八舌之后,大多数创新的想法都胎死腹中。

我冷眼看着这些讨论,当然有些想法是浪漫、不切实际而不可行的,被腰斩不足为奇。但是也有些想法则不然,确实具有突破性的创见,只不过因为是创见太新颖了,与现状难免有些不兼容。理论上,只要克服这些不兼容的部分,这个创见是有可能实施的。只不过如果放纵公开的讨论,通常这些创意会被牺牲,因为大多数主管会play safe,采取保守而安全的策略。大家宁可停在原地,什么也不做,而不愿采取积极性的作为。

这就是大多数组织与工作者的实况。广东有句俗话:〃口水多过茶〃,指的是说得多、做得少,完全没有实践性、没有行动力。不幸的是,大多数组织中的人,都是口水多过茶的人。

仔细分析工作者〃口水多过茶〃的原因,主要来自几项:一、怕麻烦,不愿改变;二、见树不见林,只见其副作用,而未来宏观衡量应是其整体的好处;三、完美主义,每一个行动都觉得要设想周全,谋定而后动,当有些小事、小问题没想清楚时,就只好停在原地。

前两项原因,是工作者的基本态度不对、基本判断不对,他们除了自我要求、改进外,完全没有探讨的空间,但第三项完美主义则不然,这是工作无绩效、步调缓慢、难有成果的超级杀手,也是组织中〃口水多过茶〃的真正原因,需仔细探讨。

严格来说,任何计划,在事先规划设想阶段,都有预演未来的成分,很难期待其设想周全,并在过程中要求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大多数的状况只能尽可能仔细规划,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步校准、调整,在工作中修正,在错误中学习成长。

如果要求计划完美、无懈可击,几乎是不可能的。计划的完美主义,根本就是不做事的代名词,也是胆小、怕事的代名词,更是工作停滞不前,没有进步的元凶。

〃完美主义〃可以用在事后检查工作质量,用在事前衡量行不行动、做不做事,是绝对不可以的。行动、计划、工作改善,只能问有多少成把握,是六成,是七成,还是九成,绝对没有百分之百的。通常所有的作为会有正效益,也会有副作用,只要正负相抵的效益增加,就应该立即去做,而不要因为有些小顾虑,而停在原地,通常停在原地是最大的罪恶。

行动力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学习成长,执行力是在不断的工作中修正错误、校准方向,工作的成果也是在行动与执行中完成。过多的思考、过多的讨论、务求其百分之百完美,只是让你变成一个〃口水多过茶〃的梦想家、思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