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部分 (第1/4页)

北戴河周围几十里都没有人烟,满清下了锁海令,不许百姓进入明占区,红衫军也不许闲杂人等进入北戴河区域,以防泄露秘密,当然这么大工程不让人知道也是不可能的,起码就不能瞒着手下的士兵们,这些轮休的小兵在海滩上已经看他们干活有好几天了,最初的震撼已经逐渐淡化,可是当天空之城从海面上升起的时候,他们还是再次被震撼了,丢下了排球傻傻地站在沙滩上,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口水一滴滴的流下来。

号称不光他们,就连刘子光也被自己召唤出来的魔鬼惊呆了,实在是太壮观了!没有语言可以形容这座天空中的城市给人心理造成的威压,那一瞬间刘子光明白了这座堡垒其实根本不需要安装什么武器系统,只要它在天空中出现,所有人都会被折服,被震撼,被上苍展现出来的惊人威力所击溃,甚至会忘记了仇恨,忘记了战争,在那一刻他们只是渺小的人类,卑微的爬虫。

太阳西沉,晚霞如血,北戴河外的渤海海面上,寂静的舰队和沉默的天空之城遥相辉映,构成一幅匪夷所思的画面,每一个看见这一幕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就是力量啊,无与伦比的力量,什么坚城高墙,雄师劲旅,在它的君临之下都只能颤抖臣服。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或许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很多人昂起头,注视着天空之城,将右手举到了额边,这是红衫军内部的简化军礼,在身着甲胄或者其他工作服装的时候可以不行跪拜之礼。

刘子光忽然感到手指一疼,原来不知不觉香烟已经燃尽了,他丢了烟头,也庄严的举起右手向天空之城敬礼,向大明朝千千万万的技术人员、产业工人敬礼,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劳动敬礼。

第二十三章 互相施压

红衫军并不是没有实力夺取京津,而是不愿意而已,一方面是想把功劳分给徐增寿,一方面是想延长战争的时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对普通士兵来说是这样,对刘子光来说未尝不是如此。

两国交兵,打的是国战,不是他一个人的战争,户部的银子哗哗地淌,刘子光的控股的几大军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每天都有巨额银两进项,战争不停止,北票就要再发售,靠着户部和日升昌的关系,刘子光名下买了不少北票,那可是用发行价买的,现在都翻了十几倍了,战争财真是太好赚了。

现在满清已经是瓮中之鳖,翻不起什么浪花了,高丽更是一个笑话般的存在,刘子光留着他们是为自己着想,太快平掉满清,朝廷就会把红衫军调往西部接替袁崇焕的工作,西夏再一平掉,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裁军了,自己也将彻底失去作用,赚不到钱都是轻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很可能出现。

而且刘子光还打算把势力扩展到北直隶,他要把战争延长的久一点,好蚕食这里矿山土地,开滦的煤听说质量不错,燕赵之地的汉子也很适合当兵,要是一鼓作气把仗打完了,可就没机会军管满人的产业,招募当地民壮了。

本来以为徐增寿兵多粮足,武器先进,就算打不赢也不至于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除了济南城之外,青州、登莱都尽落于敌手,唯一的机动兵力也全军覆没了,现在清军大队已经推进到青岛一线,直接威胁北洋水师的基地,搞得刘子光很不顺气。

老虎不发威,你把我当病猫!这是刘子光此刻的心声,丫丫滴的洪承畴给脸不要脸还真以为是大清国的救世主了,有了几万蒙古骑兵很臭屁么?难道也不打听一下有史以来敢于硬啃红衫军的人的下场,那就是无一例外的被崩了牙。

青岛更不会例外。

青岛是一座全新的城市,历时一年建成,城高墙厚,机关重重,就说这修筑城墙的材料吧,就和普通的城池不一样,用了大量从遥远的南洋苏门答腊拉来的洋灰,这种火山灰烬掺上黄沙和石灰以后用作砖块之间的粘合剂,坚固异常。整个青岛城的外面看不到赚缝,全用洋灰覆盖,精钢的凿子砸上去火星四溅,只能留下一些徒劳的白色痕迹。

城墙的垛口向前倾斜,这样就更增加了敌人攀爬的难度,而且还有互为犄角的箭楼,数不清的火力点,青岛城的城防武器全部是热兵器,连满清人正在仿造的蒸汽大炮在这里都是过时的,铜铸的大口径火炮发射各种开花弹,燃烧弹,穿甲弹,还有原始形态的金属风暴排枪,三十二个铳管绑在一起,同时发射,威力相当惊人,令人惊讶的是还有若干大型投石车,其实这并不是用来投射石头的,而是用来曲线抛射大型榴弹的装置,算是一种非直瞄的火器。

青岛驻军不多,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陆军,只有一个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