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1/4页)

白氏性子直爽,能应之事倒也不推脱,更何况头是她自己起的。

白氏就问苏昭宁道:“可知那孩子年份?”

“前年春天生的。”苏昭宁并不遮掩。

白氏就吩咐那小山道:“你上次给我看的小儿龙凤镯子,再取过来比较比较。”

小山忙应了去取。

白氏却又想到一事,唤住小山,又问苏昭宁:“吴老太君喜好什么?”

白氏这样问,其实是有所耳闻才开口的。前些日子,长安侯府的人到处搜罗慈心散人的观音像。白氏问过苏珍宜一句,苏珍宜说,不是她祖母的喜好。

既不是长安侯府郑老太君的喜好,那就极有可能是本就和长安侯府结了亲家、准备再结姻缘的定远侯府吴老太君的喜好了。

苏昭宁的da an证实了白氏的猜测。

“祖母供奉观音菩萨。”

“小山,有雕了观音镯或者脚镯吗?”白氏显然与这叫小山的小二是常打交道的。

小山歪头想了想,眼睛一亮:“有一个长命锁,正面雕的就是观音像。”

“那便一并拿来看看。”白氏想了一会,又问苏昭宁道,“南姑娘的喜好呢?”

“宛宛喜欢石榴花样的,不过,我祖母喜欢荷花。”苏昭宁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没有丝毫犹豫。半点有没有避忌白氏的意思。

这种直率,极大的取悦了白氏。白氏愿意挑自己顺眼的地方看苏昭宁。

她不掩欣赏地道:“侯夫人很聪明。”

“昭宁多谢尚书夫人的点拨。”苏昭宁微微欠身行了一礼道。

她这后几次开口都是以名字自称,这种态度显然是将白氏当作长辈在尊敬。

白氏喜爱她的态度,却并不将这种态度归咎为二人那听起来还算名正言顺的姻亲关系。

自家那二儿媳是个何种蠢笨的性子,过去又曾那般算计自己这位堂姐,白氏可不会认为苏昭宁对自己的尊敬,是因为苏珍宜的缘故。

两人过去只是一面之交,苏昭宁如今却这般坦诚以待。白氏认为,这既是一种无助时展现出来的依赖,又更加是一种知恩图报。

无疑,这位定远侯夫人是领受到了自己方才那一个提议的善意的。

后面,与白氏所料的一般,小山虽然端来了好几样不同的孩童首饰来选,但苏昭宁的选择,就是白氏提议的那几样。

从甄宝斋出来,苏昭宁同白氏再次谢道:“今日多谢周夫人了。夫人若是不嫌弃,不若与我共去醉仙楼用晚饭。”

白氏笑道:“你既挑好了礼物,还是早先回去表明了你的善意为好。至于我……这是小事,你不必放在心上。”

苏昭宁听后,没有拒绝白氏的建议,只是同她坚持道:“周夫人帮我良多,过几日昭宁送个亲做的小物过来,还请不要嫌弃。”

白氏对苏昭宁的绣工早有耳闻,她对这个礼物倒有些兴趣,就不推脱地应下了。

两人再次话别之后,苏昭宁才回定远侯府去。

侯府院子里,南宛宛正有些焦急地来回踱步。见苏昭宁回来,她忙迎上去,问道:“嫂嫂你去哪里了?怎么今日出门也没有带上我一起?”

她这般说话,并不是在质问苏昭宁,也不是出于约束对方的缘故。只是她兄长的噩耗传回后,所有人最担心的,都是这位新夫人。

苏昭宁也了解南宛宛的心意,她从怀里掏了一块帕子,替南宛宛擦了擦额角的汗,然后答道:“宛宛你不用担心我。我没事的。”

这句话才说完,那边南其琛又风驰电掣般地往这边跑来。

隔着一段距离,就能听到他的声音:“姐姐,我听说今日朝阳长公主办赏梅宴,苏昭宁不会触景伤情,想不开直接在朝阳长公主府寻……”

最后一个字卡在喉口,南其琛看到南宛宛旁边的苏昭宁时,生生把话吞回去。

他差点咬到舌头。

“你怎么出去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南其琛也担心苏昭宁。他姐姐和祖母时不时就抹泪一下,可苏昭宁就那天哭了一次。

而且,最关键的是,昨日祖母请刘大夫查的结果已经出来了。那敏行按日子,十有八、九还真就是他哥哥的骨血。

所以,苏昭宁的难过,他们全府上下都懂。

只不过,南其琛向来是个口是心非的性子。即便是这种时刻,他也不愿意把关心直白地说出口。

一脸气呼呼的样子,南其琛数落苏昭宁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