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为了提振李简的信心,陈恪又把才从长辈那里听说的事情,讲给他听:

“那日得知此事,我寻思着两眼一摸黑,终归不是办法……咱们这贡品中的小字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参看前辈贡品的成例。于是我向几位长辈打听,咱们大宋朝进贡的那些事儿,结果还真让人松口气。”…;

“怎么讲?”李简瞪大眼道。

“长辈说,几乎所有的贡品,都会遭到类似的‘和买’,但这么多年来,也没听说谁家被逼得上吊。”陈恪道:“大宋朝可没有草菅人命的习惯,真闹大了,相关官员定然吃不了兜着走。”

“难道只有我们这么倒霉?”

“当然不是。”陈恪摇头道:“越是有名的贡品,雁过拔毛就越厉害,征收数层层加码,收到的钱款却被层层盘剥,这里外里,真能把人逼死。”

“为什么没逼死人呢?”

“因为总有为民做主的官!”陈恪道:“大宋官场也有贪污**,但更有正人君子,一旦做得太过,总会有人仗义执言的!”

“比如十年前,天下闻名的端州端砚,正处在和我们类似的遭遇中,以至于工匠纷纷逃往。后来新到的知州包拯,暗中进行调查。发现原来宫里只要求‘端州岁贡砚十’,加上三府六部和买的,也数不过百。而各级官吏层层加码,扩大贡砚数目,结果端州每年要上缴超过近千方。包黑子一怒之下,把此事捅到京城,结果相关官员纷纷落马,从那以后,端州每年进贡九十方端砚,成为定数,至今没人敢再勒索一方!”

“三郎,你想干什么?”李简额头见汗道。

“我想看看,这大宋朝,是不是只有一个包青天!”陈恪从来不是个怕事儿的,他紧紧攥拳道:“如果只有他一个,我就去京城找他告状去!”

李简被这少年的狠劲儿镇住了,半晌才口干舌燥道:“三郎,非得如此么?”他可不敢把事情闹那么大。

“唉,”陈恪看他这个窝囊样,就气不打一处来,只能没好气道:“当然要等万不得已了。”

“那就好,那就好……”

-------------------------------------------分割------------------------------------

昨晚被审核折腾的,这章写晚了,抱歉抱歉,不过不影响晚上的更新哈……求票票!

感谢有关领导审查关键词,希望这次上传能让领导满意。

第四十八章 聚首

(又被审查了,哭死……)-

没过几日,李简按照陈恪的吩咐,带着厚礼去县衙拜见。不料他想看文书的企图,引起了宋大令的强烈不快,竟当场拂袖而去,唬得他惶恐不安。许是看在五十两银子的份上,过了盏茶功夫,又有公人传话出来,说今日没时间给他找那文书,叫他三天后再来看。再过三天,李简如约而至,这次没见到宋大令,但有县里的陆押司,向他出示了那份由益州路转运使司下达的文移。上面清清楚楚写明了,青神黄娇酒被列为贡品,每年九月由转运使司‘和买’一百桶原酒,每桶按五贯解付云云。看到上面还有转运使司通红的大印,李简最后一点侥幸也破灭了。他失魂落魄的离开衙门,向陈恪描述了看到的文移,然后含着泪花道:“三郎,咱们认栽吧,这真是朝廷的命令,你告也告不赢的……”“……”陈恪紧锁着眉头,良久方开口道:“你知道,我爹在县衙当过贴司。我那天问他,县衙里文籍管理真那么混乱,找一份转运使司的文移,竟需要三天么?你猜他怎么说的。”“怎么说的?”“他大笑着说,如果是十年前的文件,可能需要三天才找到。但从转运使司直接下来的文移,一年也不定有三五份,都是由大令亲自收在抽屉里,以便随时查阅。”陈恪沉声道:“为什么当时不拿出来,而要三天之后才给你看?”“三郎,别再疑神疑鬼了。”李简已经彻底泄气:“转运使司的文移,通红通红的大印,是做不得假的!”“做不得假么?”陈恪缓缓摇头。“天,你一定是疯了。”李简绝望的摇头道:“我可不敢跟你疯下去。”话不投机半句多,陈恪起身送客。待转回来,陈恪坐在前院的石锁上出神。目下,陈家日常的进项主要有四……每年带来近百万钱的黄娇酒场、带来七八十万钱的来福酒楼、二三十万钱的莲花炭场,以及尚在扩张期,一年只能带来七八万钱的收入的炭场。每年二百万钱的收入,已经足够陈家父子,过上人人称羡的生活了。陈恪也对现状比较满意,正可以心无旁骛的专心读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