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狠狠盯着耀武扬威的陈恪道:

“那么说,他就是害大姐头远走他乡的那家伙了!他今日如此风光,却不想大姐头在外面凄风苦雨。”…;

“对,不能让他太风光了!”柳月娥的拥趸显然不在少数,登时应声道:“给他点颜色瞧瞧。”

“还是不要了,据说他是为了青梅竹马……”

“什么为了青梅竹马!呸!我哥说了,他现在是汴京城的风月班头,花魁行首,依红偎翠好不快活。”一女子愤愤道:“我哥亲眼见过,张师师、刘香香、钱安安这些男人们抢破头的红姐,听闻他在樊楼里会友,便都苍蝇逐臭一般凑上去,为了争着把他请回去,还吵起架来呢。”

“我们要让他颜面扫地,不能让这种人渣继续得意下去。”有那性情暴烈的女子,便拿起桌上的木瓜,使出全身力气,丢出了窗外。

这含恨一击超水平发挥,划一道优美的弧线,直奔骑在马上的陈恪而去。

“你还真扔啊!”女娘们只是说说而已,此刻全都傻了眼。

说时迟那时快,眼看陈三郎就要被木瓜袭面,打个满脸开花了。

谁知却被他稳稳抓在手中。

~~~~~~~~~~~~~~~~~~~~~~~~~~~~~~

状元游街是个苦差事,还很危险,不信你问问陈恪哥仨,一路上铺天盖地的鲜花、彩缎、绣球,雨点般飞扑过来。鲜花彩缎还好说,最恼人的是那绣球,大都是用竹篾为骨,罩以丝绸,能扔这么远,自然有些分量,砸在头上能让人晕头转向。

这才走出半里地去,三人就被砸得七荤八素,不得不紧盯着四面八方,借着拱手致意的动作,把袭来的绣球拨开。

也亏得如此,陈恪才能及时发现,有凶器夹杂在绣球中袭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个木瓜。

他便探手抓住,大笑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蹴鞠!”说完便一手把那木瓜抛到空中,一手撑着马鞍,潇洒的侧身跃起,一脚踢了回去。

踢完这飞火流星的一脚,他稳稳坐回鞍上,发型丝毫不乱。

“太厉害了!”楼上楼下顿时尖叫四起声:“状元郎还是个蹴鞠高手!”

“怎么这么没天理,还让不让人活了!”显然前者是女人的声音,后者是男人的。

分割…

还有……三更……求月票推荐票。

第二七八章 金明池上游!(上)

这样被万众围观的场面,一生有一次也就够了,陈恪真不想再来一遭,可惜第二天,要去孔庙刻题名碑,第三天,还有一遭赐宴金明池。每次都是仪仗整齐,观者如潮,他也得抖擞起精神,供汴京父老参观。

游街三日,无上光荣,亦绝对是苦差事。陈恪筋骨强健,又常年练功,倒还好些。其余的进士不是焦点,比较随意,也问题不大。只苦了章衡和窦卞二位,勉强撑到第三天,被马鞍磨得胯下出血,腰也痛得直不起来,只盼着这些繁琐的仪式赶紧到头。

就连窦卞这样的老实人,骑在马上,也忍不住小声嘟囔道:“不是刚赐宴琼林苑么,怎么又要去金明池?”

“虽然同样是天子赐宴,但琼林苑只有新科进士才能参加,陪席的也是馆阁学士们,其余人等一律不能参加。”章衡苦笑着解释道:“但这次赐宴金明池,就是与民同乐了。不仅诸位后妃会到、百官也会携家眷前来。还有汴京百姓也能进入皇家禁苑参观呢。”

这是真的,朝廷会预先在二月末,由御史台在宜秋门贴出黄榜,告示广大汴京市民,从三月初一到四月初八,允许士庶在金明池游行,嬉游一月。官吏在不妨公事的前提下,也可来金明池任便宴游。到了三月末,又会开放琼林苑一个月……

后代的西方国家。君主在成为样子货后。会定期开放他们的皇宫,给民众参观,作为形象公关。但在距该死的帝制时代结束,还有一千多年的宋朝,历代官家就会每年开放皇家禁苑,使吏民同乐。

‘民安而君后乐’,这是宋朝君王教育的必修课。

~~~~~~~~~~~~~~~~~~~~~~~~~~~~~~

果然,前两日都是百姓站着看他们走,今天却是一同前往。十几万人的队伍,无分贵贱、扶老携幼、车马相间。浩浩荡荡出城,向金明池而去。

这金明池与琼林苑隔路相对,太平兴国元年,太祖皇帝以三万五千兵卒焀池。引金水河中水注之而成。周长九里十三步,池形方整,四周有围墙,起先是操练水军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