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 (第1/4页)

眼看着广南西路平定日久,日后朝廷对广西文武的考课,必然从军事方面向民政转变。但是劝农桑、治荒废、招荒亡、增户口、兴水利、建学校……这些地方官员的考课项目,哪个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没钱,什么都做不了,官员们就没前途可言。所以于公于私,王罕都要给广南西路找条财路。但他举目四望,无奈苦笑,所谓穷山恶水,就是说的广西吧?

更要命的是交通不便,广西也不是完全没好东西,比如各种名贵木材应有尽有,运到京城一根,就能价抵万金。可是广西道路难走,森林茂密,很多小路三五天没人走,地上便长出了大树,偌大一根梁木要运到京城,前后要花八个月时间,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所以几乎无人问津。

就在他两眼一抹黑的时候,陈恪把大理搞定了,东川城也快修好了。接下来红水河工程完毕后,大理与内地的交运就通畅了,大理的银矿铜矿、丰饶物产,源源不断运到内地,而内地的物资商品也会源源不断往大理运。当然,广西的物资也可以搭顺风车,再不愁外运的问题了。

不过富有经济头脑的大宋官员,可不只看到这点好处,更令他们心动的,是频繁往来的大额商品,所带来的优质税源!

但是,官府毕竟不是‘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的山大王,商人们不可能因为打你家门前过,就向你交税。当然可以强行征敛,但大宋朝的商人不是省油的灯,把黑材料一整,那些整天发愁完不成弹劾指标的御史们,自然会像恶狗般扑上来。

那么如何才能合法的征税呢?按照宋朝的法律,商品的起运地、转运地、目的地,都有权力征税……广西既不是起运地、也不是目的地,唯一能争取的,就只有转运地。…;

理论上讲,铜船出滇后,要么走灵渠北上,要么走海运。但灵渠运行千年后,已是淤塞不堪,疏浚起来又是个大工程,而且比起海运来,内河航运耗时太长,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所以海运其实是唯一的选择。

那么从哪个港口发运就是关键了。按道理讲,珠江从广州入海,广州又是大宋最大的港口城市,且有市舶司这样的专门机构,是滇铜入海的不二选择。

但是陈恪派人修筑的钦州港,让王罕看到了希望。他才知道,原来在自己的辖区内,竟有一个如此优良的港口,而且还有水道直通珠江,完全可以半路截胡!

毕竟是带兵打仗出身的老倌儿,王罕想到就要做到,便备了这份厚利等着陈恪,希望他能把出海口定在钦州港。

听了老王罕的请求,陈恪不置可否,淡淡笑道:“咱们还是先实地考察一下再说吧。”

“应当的,应当的。”王罕立即推开公务,陪他一路南下,不一日,抵达了广西钦州安远城,简陋的海边港口。便见一座用水泥混凝土修筑而成的码头,静静的伫立在碧波万顷的南海边。

这座加上海堤绵延数十里的码头,就是陈恪命人在十日内修起栈桥,并不断完善至今而成的。在接收了从江南发运过来的军需物资后,这里便成为广南西路接受军需供给的港口。

码头上的驻军和管理人员,早得到通报,远远出来相迎。

陈恪和王罕骑着马,沿一条灰白色的水泥大道行向码头,道两边,遍指着高大的椰子树,偶尔有海鸥越过头顶,投下好奇的一瞥。

分割……

新月新气象,要努力更新哦。求一下保底月票。

第二九四章 港口之争(中)

❤:签到是人气、荣誉的比拼,让我们的签到见证一份坚持吧!!!

————————————————————————————————

【友群】253611965 欢迎您…

【一品江山】正版阅读每日必点:

【教程】支持大师,投票全攻略:

———————————————————

【一品江山】更新:

【一品江山】总:

◇ 为和尚求月票 、推荐票 、收藏 、点击 各种给力!欢迎大家常驻 !

———————————————————————————————————————

钦州港在安远城的海边,是个很深的海湾。它前面有一个狭窄的海湾口,屏护住整个钦州湾,让港中的海面永葆平静。

立在码头边,望着碧波万顷的钦州湾,陈恪心中波澜万千。他曾经在前世,来过这个被孙中山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