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 (第1/4页)

“那本是给你找点事做不无聊的。切莫本末倒置。”陈恪轻叹一声道:“眼看天就没那么热了,还是要多出去走走的。”

“嗯。”赵湘儿甜甜笑道:“大哥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对了。仲方,”见有些冷场,赵宗绩笑道:“还记得在辽国时的马球赛么?”

“嗯。”陈恪点头道:“永世难忘。”

“我当时就想,这样对抗激烈的球赛,是对体魄和意志极好的锻炼。”赵宗绩道:“反观我们大宋的蹴鞠,只注重花活,却没有身体接触,未免流于儿戏了。”

“嗯。”

“前日我在湘儿那里,看到她整理的唐代蹴鞠章程。”赵宗绩看看妹妹道:“这才知道,原来唐朝的蹴鞠,其实和马球一样,都是双方贴身肉搏,激烈拼抢的。”

“对。”陈恪点点头,跟现代足球差不多:“蹴鞠本就是军中的运动。”

“不如设法恢复唐氏蹴鞠吧!”赵宗绩道:“这样的蹴鞠才能强健身心,于国有益。”

“你什么意思?”陈恪狐疑的看着他道。

“嘿嘿……”赵宗绩不好意思道:“我是想着。人们习惯了隔网蹴鞠,怕是没那么容易改回来的。”说着笑笑道:“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看你是不是出点悬赏什么的?”

“二哥,你把大哥当成财神爷了么?”赵湘儿又好气又好笑道:“大哥马上就要办婚礼了,哪有那么多闲钱。”

“妹子。你要搞清立场,我才是你哥!”赵宗绩笑骂道。

“好了好了。我出。”陈恪投降道:“五万贯如何?”

“太多了吧……”赵宗绩本只打算,让他出一万贯的。

“五万贯就五万贯,千金买马骨么。”陈恪摇头道:“你得雨露均沾,大家才有搞头……凡是参赛的队伍,只要上场就有出场费,多胜多得,这样才能踊跃参加。”

“这些门门道道,我拍马都比不上你。”赵宗绩笑道:“这样吧,我来招呼人,赛会组织就交给你,如何?”

“又给我派活了。”陈恪苦笑道:“我也不会一直闲下去,狄元帅想让我接手武学院。”

“是么……”赵宗绩皱眉道:“你想去么?”在他看来,这可不符合陈恪的身份。

“去。”陈恪沉声道:“为了理想。”

“燕云啊……”赵宗绩喃喃道:“何日请缨提劲旅,复我燕山十六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恪深吸口气道:“我一定要把这座学院办好!”

分割

还是那句话,上万付费读者监督我,上万双眼睛盯着我呢,我哪敢耍半点心眼?有什么小动作,必定马上露馅……然后我就完蛋了。

所以您大可放心,我跟谁耍心眼,也不会跟读者耍的……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啊!

另外,苏洵是秘书省教书郎,不是集贤院的,特此更正。

第三二九章 皇家武学 (中)

又耐着性子等了数日,陈恪终于等到官家的召见。

来传旨的是李宪,如今宫里大换血,他又升了官,现已是入内内侍省的内侍殿头,实打实的高级宦官了。在他这个年纪,能爬上如此高位,自然不只是运气。其深沉稳重的性格,聪明灵活的头脑才是关键。

两人相识已有数年,李宪还记着当年他只是内侍黄门时,陈恪的折节下交,因此对这位年轻的陈学士十分尊敬。陈恪也看准了他是个人物,这些年在他身上投资不少,李宪心知肚明,不然也不会亲自来传旨。

“何劳中贵人亲来?”去皇宫的路上,两人同乘一辆车。陈恪笑道:“让个内侍黄门跑一趟,不就可以了。”

“咱家正好有空,好久没见学士,怪想念的,就没让他们跑腿。”李宪穿着簇新的紫色官袍,微微一笑,压低声音道:“二来,宫里现在看得严,有些话只能在外面说……官家最近的心情不好,学士奏对时,可得悠着点。”

陈恪知道他还有下文,点点头,没有言语。

“还有,”李宪低声道:“其实官家头几年,很是喜欢你,时常问你的消息。但自打你跟那位去了辽国,就很少提起你了。”

陈恪点下头,这变化他自己也能体会出来。

“咱家说句多嘴的话,”李宪小声道:“从前,你不该和那位走得太近啊,虽然你们是打小的交情,可中了进士就是天子门生了……”

“已然如此了。”陈恪苦笑道:“人若常改,不病即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