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 (第1/4页)

所以听说宋朝要关闭榷场,梁乙埋尚能保持镇定,但被道破小算盘后,他彻底绷不住了,勉强挤出一丝笑道:“一切都好谈……”

“就是这个意思。”陈恪绽出和煦的笑容,走到梁乙埋身边坐下,温声道:“其实谁愿意打打杀杀,和和气气过日子多好?让你家主上退兵吧,一旦退兵,他哪还好意思嚷嚷着娶大宋公主?你和你姐姐,不就可以得偿所愿了么?”

梁乙埋深深低下头,艰难道:“就这么劳师无功,让主上的面子往哪搁?”

“面子是自己挣的,也是自己丢的,归不得别人。”陈恪声音转冷道:“再犹豫的话,只能连里子也丢了。”

所谓的里子,自然是指岁赐和榷场了,前者关系到李谅祚的钱袋子,后者则是举国的生计,都丢不得。本来只要能吓住宋人,这两样自然不会丢,岁赐还要涨涨才行。但现在宋朝人出奇的强硬,西夏人打错了算盘,如果没有决战的决心,只能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了。

“理是这么个理。”梁乙埋近似央求道:“可我家主上血气方刚,哪能咽下这口气?”

“就当是成长的烦恼吧。”陈恪却云淡风轻道:“何况我大宋之仁厚,已经举世罕见了。只要你们退兵、上表谢罪,榷场和岁赐便予以保留,昔日所求之典籍、礼乐等照赐不误。孰轻孰重,让你家主上掂量吧。”

分割…

再写一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五三章 单刀入敌营 (下)

陈恪对梁乙埋和西夏的态度截然不同,于前者他尽量怀柔,对后者却强硬无比。因为只有给西夏人足够的压力,才能逼退他们好斗的一面,露出色厉内荏的本相来。

但他对年纪轻轻的李谅祚实在不放心,唯恐这小子一时脑热,干出什么不理智的事儿来。给李谅祚降火的任务,便落在梁乙埋肩上了。

因为梁乙埋已经达到目的了,现在只要能有办法收场,避免搞得鸡飞蛋打,哪怕回去挨罚他也认了。所以梁乙埋不得不为陈恪所用,去劝说李谅祚撤军。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陈恪做事能力的提升和风格的转变。说能力,他远隔千里,能对西夏的情况了若指掌,确信他们根本就是在虚张声势,继而才能定下出奇强硬的策略。

说风格,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搏虎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拼命三郎了。他巧妙的利用西夏君臣的不同心思,稍使手段,便将李谅祚最信任的臣子,变成了自己的帮手,而且还是心甘情愿的。

~~~~~~~~~~~~~~~~~~~~~~~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来到王帐之外,梁乙埋还是有些打怵。出去时,他信誓旦旦要让宋朝屈服,谁知道转回头来,就要劝自己主上屈服,换了谁都得慌神。

不过也不能总在外头转悠,梁乙埋终究还是一咬牙。硬着头皮进去。

“怎么样?”李谅祚早就等得不耐烦,见他进来便问道:“宋使熊了么?”

“呃……”梁乙埋吞口口水道:“熊也没熊……”

“什么意思?”李谅祚不解道。

“熊的意思是,他们是来求和的。”梁乙埋小声道:“没熊的意思是,要是咱们三日内不撤军,原先的盟约便要作废,两国只能兵戎相见了。当然,岁赐、榷场也都没了。”

“……”李谅祚登时阴下脸。抱着最后一丝侥幸道:“如果退兵的话,他们会把公主嫁给朕么?”

“这个么……”梁乙埋睁着眼说瞎话道:“宋人的规矩最是死板,说同姓通婚是要遭天谴的。所以万万不能将公主嫁给陛下。”

“哼,这是求和的态度么?”李谅祚拍案道。

“陛下息怒,宋朝的使者说。别的方面都好商量。”梁乙埋赶紧道:“比如岁赐,榷场都可以恢复,《九经》、《册府元龟》和朝贺礼仪等书,依然可以赐予。”

“这是他们一早就答应的吧!”李谅祚狐疑的望着梁乙埋道:“宋朝人到底什么态度?你给朕说实话。”

“是……”梁乙埋见和稀泥的法子奏效了,方小心翼翼道:“宋朝那边有高人啊……”

“怎么讲?”

“他们虽然害怕,却知道我们丢不起榷场,”梁乙埋答道:“所以派了个愣头青过来,宣称我们要是不见好就收,便豁上不救大顺城,也要坚壁清野。固守营垒,倒要看看咱们能奈他们何!”

“……”李谅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